「我自己去檢測紅斑性狼瘡的指數,ANA(抗核抗體)正常值是40,我飆到1200,以前不管怎麼熬夜都沒事,現在只要一熬夜就流鼻血。」來福食醫網品牌總監葛咏娟說,她太了解身體缺乏正常飲食是什麼樣的感覺,也發現太多人不注重飲食帶來的問題。
AI人工智慧營養師
創立全台灣第一個AI人工智慧營養師的來福食醫網,其實從今年6月才開始全面動工,但是短短幾個月間,跟健康食品、健身工廠、甚至是保險公司都能簽約,靠得就是「飲食對疾病的親身經歷」。
在經過一場病之後,葛咏娟調整自己的飲食模式,在1年內就把指數降回600,「雖然還是很高,但至少已經脫離高危險群,這就是飲食帶來的改變,但是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耐心,所以推行這種健康飲食很難。」她說,舉辦健康講座的時候,她看到都是40、50歲以上的人,不然就是生完小孩的媽媽,很少有從年輕開始注重自己身體健康的人。
「在醫院的營養諮詢門診,可以說幾乎沒有人會去看,營養師要自己寫衛教、出書、上節目,我自己有試圖想要推廣健康食物的概念,也想做健康食物的實體餐廳,但真的太慢了。」葛咏娟說,「我想要做的,是有一個東西可以取代大家在Google上面亂搜尋。」
這也是想要推行AI人工智慧營養師的緣故,因為很少人會去看真正的營養師,「而且重點是,營養師做的飲食評估、飲食建議,也是用大數據跟經驗推出來的,其實跟AI差不了多少,用AI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但節省很多時間。當然特殊的個案,或是情感需求,還是AI沒辦法取代的,但諮詢完全沒問題。」
葛咏娟也現場示範AI人工智慧營養師的運作,填入性別、身高、體重等基本數值之後,再填自己的疾病、家族病史、特殊禁忌跟需求;而疾病不是只有心臟病、癌症或是糖尿病這類大疾病,有免疫疾病、代謝疾病等分類,還連「硬皮症、橋本氏症」等比較少見的疾病都有。
「我們結合7位營養師的經驗、知識,統合出大數據,在蒐集更多使用者的數據之後,諮詢只會越來越準確,我敢說,即便是癌症病患,都可以照著上面的飲食指南調配三餐,完全沒有問題。」
人工營養師背後是一整圈支持的服務
現在來福食醫已經跟許多家公司合作,在給出飲食建議之後,也會推薦健康食品、運動健身的方式、健檢的選擇,可以直接在網站上獲得這些推薦方案;甚至還跟癌症保險合作,「因為保險公司不希望你得癌症,你自己也不希望你得癌症,所以我們可以幫你打造降低癌症風險的飲食專案。」
對於那些看著推薦食物、不知道如何下手調配的人來說,還可以訂製客製化餐點,而且從養殖、種植、屠宰、烹調,都是由營養師認證把關的。「我有個朋友他正在做癌症化療,我們知道化療之後最需要高蛋白的補充,但是不可以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所以我就配了豬腳銀耳湯給他,他做完第二次化療,跟我說,不會像第一次化療這樣頭暈了耶!」
葛咏娟說,飲食是一個緩慢、但有效的改變方式,「而且從飲食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大數據蒐集完整之後,他適合吃什麼、做什麼運動、做什麼樣的心靈放鬆,也都可以判斷出來。其實就是8個字,『精準預測,持續追蹤』,未來希望可以把疾病跟飲食這塊補滿。」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