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身體發炎恐讓失智症風險提高!專家建議這樣做遠離慢性發炎

台灣高齡議題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長者除了多重慢性病以外,失智症是近年來大家最關注的議題,不少專家都投入失智症相關研究,而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發表一篇最新論文發表,發現全身性發炎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存在關聯性,引發民眾們高度關注。

較高身體發炎程度與失智症有微小關聯性

此篇研究主要是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中約 50 萬人的健康數據,主要年齡介於 40-69 歲之間,分析每個人「體內發炎指標」與未來發生「失智症風險」的關聯性。梅克力博士說明:「研究中發現,較高的發炎程度與 3-11 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風險有關,雖然結果顯示增加風險很小。」

至今醫療界仍在尋找誘發失智症的成因有哪些,主要失智症病因十分複雜,而臨床上也分成許多不同的類型,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傅中玲表示:「但以十分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都與『神經發炎』有關。」

慢性神經發炎影響到身體功能

慢性的神經發炎可能導致神經元的損傷和功能受損,並可能影響神經傳遞物質的平衡,最終導致記憶和認知功能的下降。專家也期盼,若能證明兩者確實有關,有助於發展藥物和臨床預防方針,幫助治療失智症。

另外,該篇研究同時也發現,較高的發炎指標分數與四項認知任務,包含前瞻記憶、流體智力、反應時間和工作記憶的惡化有顯著相關。

只是研究中如何評估是否有發炎,是採用血液中白血球的數量和 C 反應蛋白,兩者合併和分開計算,傅中玲認為:「一般而言,發炎時白血球會增加,但是並非白血球的量越低越好。而且白血球的量常常變動,因此如此的作法雖然統計顯著,但是只能作為一種趨勢參考,無法應用於個人身上。」

血管型失智關聯性最為顯著

但現階段仍未有足夠的證據,指出慢性發炎與失智症關聯性存在因果關係,但確實有些相關聯性,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張芸瑄提到:「該篇研究還針對不同的失智症亞型進行分析,顯示較高的發炎指數在『血管性失智』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張芸瑄認為:「此研究結果顯示,身體的發炎情形可能與失智症的發展和病程有關,尤其是與血管型失智症有關,當有這些發現有利於更進一步探討身體發炎與認知功能損害間的關係,有助於研究從免疫反應探討失智症的心理病理機制。」

治療慢性疾病也能減少慢性發炎

尤其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的發生率也相對提高,但對於失智症的具體發生原因,目前除了確定 APOE4 基因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率較高有相關的風險,但基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避免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則是每個人可以控制的面向。

調整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神經發炎的風險,進而減少失智的可能性。傅中玲呼籲:「像是長期壓力、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被視為慢性發炎的一個表現,治療慢性疾病和症狀,減少壓力和健康生活型態,均有助於慢性發炎的減少,進而可減少失智的風險。」

民眾不妨從護心健腦的概念著手預防,包含生活作息的規律性,飲食的均衡以降低三高的發生,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提升自我的心智健康覺察能力。

參考資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Association between an inflammatory biomarker score and future dementia diagnosis in the population-based UK Biobank cohort of 500,000 people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掉牙齒跟失智症有關!每少一顆牙,認知障礙增加 1.4%
每千人就有一名「年輕型失智症」!養生名醫2關鍵預防腦退化
研究:聽力受損患失智症機率高達69%!一次了解3種不可逆聽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