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床就四肢沈重,照照鏡子,發現臉上眼袋讓整體氣色顯得憔悴;舌苔白厚、頭髮油膩扁塌等等,這是你嗎?中醫師洪皓脩指出,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過多的表現,嚴重還會影響到日常心情和起居。脾臟「喜燥惡濕」,人體濕氣一上升,脾臟無法好好運作,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想排濕氣,除了別吃重鹹重甜,好好沐浴,排水效果也是極佳。
在中醫觀點,人體之所以有濕氣,是因為肺脾腎這三個臟腑無法好好運作。其中脾主運化水濕,若功能下降就會導致人體水濕停滯。洪皓脩補充,依個人體質差別,濕氣在人體不同地方,也會有不同展現。
濕氣往上:頭部沈重、喉嚨卡痰、面部出油長痘、呼吸不順
濕氣在中:胸悶、腹脹、腹瀉、易有胃食道逆流狀況
濕氣往下:關節炎、下肢水腫、女性易有婦科疾病、分泌物及異味
每天留 30 分鐘好好沐浴
洪皓脩說,沐浴能夠幫助身體代謝多餘水分,局部微血管擴張使血液循環變得較好。不過要先有正確觀念,沐浴排水只能當作日常輔助,主要還是依靠平時飲食習慣和運動。
無論是沐浴、泡澡或是泡腳,洪皓脩建議,水溫控制在 38 到 40 度。他也提醒,如果是有糖尿病,或是末梢神經功能較差的民眾,水溫主要以「能承受」為主,千萬別勉強。
針對水腫型肥胖,洪皓脩說,做三溫暖也有利水效果。先浸泡在熱水 2 到 3分鐘,再起來沖冷水澡1 到 2 分鐘,交替2 到 3 次,不僅能促進排汗,也能讓身體較不疲倦。
虛胖、水腫 OUT!沐浴、泡澡按摩 5 穴道
洪皓脩補充,民眾沐浴、泡澡同時能徒手、或是利用水柱來按摩穴道,第一個是位於肚臍上的「水分穴」,以及腿上 4 個穴道來加強,以膝外側、膝內側來看,分別為「足三里穴」、「豐隆穴」、「血海穴」和「陰陵泉穴。
1. 水分穴
位在肚臍上方一寸(一指半)。主要功能為調解腸胃、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胃脹、腸鳴都能獲得緩解,也被稱為水腫必用穴位。
2. 足三里穴
位在膝蓋外側下方約 3 寸的凹陷處,同時也被稱為「多面手」,有通調百病的作用;主能強健脾胃、疏風化濕,舒緩消化不良、胃炎或是便秘。
3. 豐隆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膝蓋外下緣凹窩)下 8 寸,小腿外側中點。這、洪皓脩解釋,這個穴位能夠調養脾胃、除體濕,改善水腫。如果是起床就會想咳痰的民眾,加強豐隆穴能得到緩解,平時濕氣表現若在腹部,例如腹脹、便秘,不妨試試。
4. 血海穴
位於大腿內側,在距離膝蓋內側向上大約 3 個手指寬的位置。沐浴時用水柱加強,不僅能幫助血液循環,更能消除手腳冰冷問題。對女性生理痛也有治療效果,更具美肌、美白等功能。
5. 陰陵泉穴
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 1 指寬凹陷處。此處為脾經上的合穴,具健脾化濕、通利三焦作用。常拍打此穴位能改善脹氣、腹瀉、水腫、小便不利,對下身代謝循環也有幫助。
洪皓脩提醒,排水效果是需要時間的,水腫型的民眾除了好好沐浴以外,也要忌口、少吃甜膩,先將基礎代謝提高,方能看到成效。平常也可吃利水食物,體內水分能更好循環。
文、鄭淳淳/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夏天想消水腫很簡單!腎臟科醫師:少鹽、少糖,一天喝2000cc的水
水腫體質讓人好顯胖!多喝這些飲品可助消水腫
天熱是吃薑最好的時節!4 款薑飲品可助預防感冒及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