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民眾更高度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但根據研究調查發現,15 %確診康復的民眾後續產生帶狀疱疹,尤其進展到中重症住院康復族群比例攀升到 21 %,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教授坦言:「主要是受到身體免疫力低下誘發,雖然侵犯部位以軀幹、四肢為主,但 10-15%會出現在臉部影響眼睛、耳朵,嚴重是可能進展到腦炎,一旦發生過三年內有可能會再復發。」
帶狀疱疹疼痛比生產還要痛!
對於帶狀疱疹大多數的印象就是「皮蛇」,主要都是因為小時候罹患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體內,隨著神經節分布,當身體免疫狀況不佳時發病,皮膚出現水疱伴隨劇烈疼痛。黃信彰表示:「有些患者皮膚先有不適感覺 1-3 天後,才慢慢開始出現水疱。」
常見的急性症狀表現就是在單側水疱皮疹,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像是酸麻、刺麻、發癢、全身疲倦等,有 5-30% 患者會在皮疹發作後持續神經痛的症狀,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程劭儀坦言:「這樣疼痛的感覺是比急性生產痛、慢性關節炎疼痛,且疼痛久了容易產生心理憂鬱。」
九成民眾體內帶皮蛇病毒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高達 90 %成人體內其實都都帶有帶狀皰疹病毒,等於中期一生發生帶狀皰疹機率有 32.2 %,尤其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在 50 歲以上的族群發生率快速增加,程劭儀列出以下族群要特別留意:
- 50 歲以上
- 慢性疾病患者
- 免疫不全者
- 曾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者
- Covid-19 確診者
- 生活作息壓力大
- 癌症病友
尤其是慢性疾病會大幅增加帶狀疱疹風險,包含常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氣喘、糖尿病,至少增加 24-41 %疾病風險。
此外,程劭儀表示:「國病糖尿病若被診斷為帶狀疱疹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兩倍,且一旦被診斷之後神經痛的發生率較高,比非糖尿病的族群高出 50 %,且即使在 18-49 歲相對年輕族群亦是如此。」
醫師:每日快走30分鐘調整免疫力
程劭儀先前收治一名乳癌患者,雖然僅是例行性的門診追蹤,但患者反應腰側隱隱作痛,還一度懷疑是腰閃到、或是器官的結石,但沒有想到當進行視診才發現,腰部已經出現明顯的帶狀疱疹,時不時就有類似這樣的個案出現。
好在現在面對帶狀疱疹者,黃信彰說:「現在也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健保也有針對抗病毒藥物有限制的給付,像是疱疹有長到眼睛、或是出現廣泛的皮膚表面上都是可以使用,但建議最好在發病內 3 天趕快投藥,持續用藥 5-7 天就能有很大的改善。」
只是一旦確診過帶狀疱疹,研究統計約有 10 %的患者十年內會再復發,高風險的時間落在三年之內,所以自身的免疫調節變得很重要,程劭儀說:「叫患者保持運動習慣很難,因此我建議他們至少一週內五天可以去去快走 30 分鐘,讓自己走到微喘,不需要買課到健身房,你只需要一雙好走的鞋子就能達到。」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不會好?疼痛科醫師用「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解決
帶狀皰疹是什麼?反覆發作、痛得要命!缺乏維生素 D 可能是關鍵
有必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嗎?醫師建議:50歲以上都應該打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