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聽不到,不是「一時耳背」也不是對方音量太小,要注意中年族群常因季節交替與生活壓力造成,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長期忽略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
一早起床,接電話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不要以為是耳背,可能是「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主任廖文輝提出警示,如果耳朵突然出現悶塞、耳鳴等症狀,最好盡速就醫接受治療,避免聽力永久受損。
近年耳鼻喉科門診因突發性耳聾到耳鼻喉科求診的病人越來越多,不少藝人包括吳克群、濱崎步皆曾因此疾所苦。廖文輝表示,此疾病發生原因不明,每十萬人口中,每年新增個案約5〜20人,發生年齡以40〜60歲居多。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廖文輝強調,「突發性耳聾」聽起來覺得很恐怖,其實正確的名稱應是「突發性感音性聽力受損」。臨床醫學定義是三天之內,連續三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 分貝的聽力喪失。
臨床統計,約有十分之九的患者只有單側耳朵失去聽力,只有極少數為雙側發作可能與全身自體免疫性疾病有關。廖文輝指出,耳垢填塞、中外耳發炎、鼓膜破損、氣壓損傷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聽力變差,然而突發性耳聾患者不僅會喪失聽力,還可能合併耳鳴、耳脹感、頭痛、 眩暈等症狀。
季節交替和壓力過大都是高風險
廖文輝分享臨床經驗,28 歲竹科電腦軟體工程師,前一陣子非常忙碌於企劃案和軟體設計,某天早晨起床後,忽然感覺左側耳朵好像隔著一層膜般,也常聽不清楚別人在說什麼,還伴隨著持續性各種不同頻率的耳鳴聲響,晚上時會吵到無法順利入眠。
到診所就醫起初懷疑是重感冒或中耳炎所造成。由於症狀一直未獲得改善,到教學醫院做聽力檢查時才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廖文輝直言,突發性耳聾特別容易發生在季節轉換的時節,尤其天氣突然變冷轉或是作息不正常、熬夜、睡眠不足的時候。
突發性耳聾患者罹患腦中風比率高
許多人誤以為暫時性的聽力損失是過敏、鼻竇感染、耳垢堵塞耳道或其他情況誘發,喪失了搶救聽力的最佳時機。廖文輝表示,突發性耳聾在耳鼻喉科屬於急症,搶救聽力的黃金治療期在7至14天之內,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喪失的聽力就難以挽回。
雖然突發性耳聾聽力喪失程度有輕重之分,但如果發生當下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像是併發暈眩,通常聽力喪失的狀況就會越嚴重。但不論病情是輕微或是嚴重,廖文輝建議要立刻就醫才能及時搶救聽力。根據臨床經驗,突發性耳聾患者自然復原病程聽力恢復比率達 32至65%,顯見早期察覺聽力受損是找回聽力的重要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台北醫學大學一項研究指出,突發性耳聾的人五年內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是13%,若與對照組相比,腦中風機會是正常人的1.64倍。過去北榮研究亦發現,突發性耳聾患者5年內發生腦中風機會僅3.2%,8年則為4.9%,而且這些發生腦中風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
文/邱玉珍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