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增洗腎人數可坐滿小巨蛋!腎病權威吳麥斯:提防慢性腎病帶來住院、洗腎、死亡三大危機

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近 6 成被診斷時已是晚期,且慢性腎臟病病友平均每年進出 2 次急診、每次住院長達10天,身心都飽受壓力。慢性腎臟病治療標的為「延緩腎功能下降,減少住院、洗腎、死亡風險」,而早期發現治療更是重要關鍵。

67 歲的楊女士長期有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健康檢查時發現有蛋白尿卻沒有放在心上,不料隨後腎功能跟著三高控制狀況不佳而急速惡化,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 3 期。確診 8 年來楊女士頻繁出入急診、住院治療,今年因血尿及劇烈腹痛住院,經醫師評估因為腎功能嚴重受損,必須接受洗腎治療。

另一位飽受洗腎之苦的 85 歲汪奶奶,同時有糖尿病和心血管共病,確診 2 年內因腎功能惡化而反覆住院,今年再度住院時,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 5 期,需要接受洗腎治療。反覆住院讓她的身體機能日益衰退,多數時間只能臥病在床,仰賴家人照料,心理上也因自責成為子女負擔而終日鬱鬱寡歡。

初期症狀不明顯,近 6 成被診斷時已是晚期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近 6 成被診斷時已是晚期(3〜5 期),此時腎功能已受損且不可逆,腎功能下降恐讓病人加速面臨住院、洗腎、死亡等問題。

過去用於治療慢性腎臟病的藥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ARB)或配妥西菲林(Pentoxifylline)等藥物,對於延緩腎功能下降仍有侷限,值得慶幸的是,目前 SGLT2 抑制劑可以幫助延緩腎功能下降,進一步降低住院、洗腎或死亡的風險,有望破除台灣洗腎王國別名,達到慢性腎臟病照護的願景。

從源頭防治慢性腎臟病,早發現是重要關鍵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已突破 200 萬,換算約平均每 8 位成人就有 1 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而末期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多年以來也高居全球之冠。在這個背景下,台灣每年新發生的洗腎人數更是超過 1 萬 2,000 人,可以坐滿一座小巨蛋。吳麥斯表示,針對洗腎的源頭——慢性腎臟病應加強防治,這也是改善台灣人民腎臟健康的重要課題。

當腎臟因為疾病受損,導致腎功能出現超過 3 個月以上的持續損傷,就稱為慢性腎臟病,此時腎功能已不可逆。因此吳麥斯提醒,慢性腎臟病帶來的腎功能下降與住院、洗腎、死亡三大危機息息相關,不但容易引發心衰竭、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等高危險性的心血管疾病,隨著腎功能變差,將大幅增加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根據統計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因為腎功能惡化而面臨每年平均掛 2 次急診、每次住院天數長達 10 天,且每 5 位患者就有 1 人在住院後一個月內會面對再次住院,甚至死亡的威脅,對生活品質、經濟、家庭都造成劇烈影響。因此,對於背負腎功能惡化、住院、洗腎、死亡等多重壓力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如何透過腎絲球過濾率(eGFR)及尿中白蛋白尿 / 肌酸酐比值(UACR)綜合評估腎功能狀況,及早發現治療,是腎臟病防治的關鍵。

藥物治療結合生活型態改善,達成「腎糖心」全方位守護

台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趙家德指出,延緩腎功能惡化,以進一步減少未來住院、洗腎與死亡風險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目標,為此,臨床上十分重視及早診斷、定期追蹤、積極治療、危險因子控管的治療策略。舉例來說,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者密不可分,約有 5 成心衰竭患者、4 成糖尿病患者會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所以應安排多專科團隊模式以顧及腎糖心的共病照護。

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過往常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ARB)或配妥西菲林(Pentoxifylline)等藥物,國際腎臟醫學會(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也於 2023 臨床指引中,將 SGLT2 抑制劑列為慢性腎臟病治療建議使用藥物,且考量到慢性腎臟病的影響層面非僅單一器官,同時兼顧藥物與生活型態的改善,配合減重、適度低蛋白飲食、控制血壓和血糖等方式,可以協助患者更穩定的保護腎功能。

8 成高風險族群未篩檢,健檢報告兩數值有助判斷

趙家德提醒,讓腎功能惡化的因素非常複雜,已知具有腎臟病危險因子病人接受篩檢比率卻只有兩成,呼籲本身具有三高、肥胖、吸菸、長期服用未經醫師處方藥物、高齡(65 歲以上)、腎臟病家族史等高風險因素的民眾,應定期安排腎功能檢查,若出現「泡(泡泡尿)、水(下肢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典型症狀時,則建議儘快就醫。

此外,健康檢查中抽血與尿液報告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與「尿中白蛋白尿 / 肌酸酐比值(UACR)」容易被民眾所忽略,卻是評估腎功能的 2 項關鍵指標,建議民眾可以對照國際腎臟醫學會推出的慢性腎臟病風險分級表,依據低風險的綠燈到非常高風險的紅燈,到腎臟科門診就醫並安排對應的腎功能追蹤與治療方案。

目前慢性腎臟病的照護已相當完善,也有藥物能同時延緩腎功能下降、降低白蛋白尿,避免住院、洗腎及死亡風險,為深受反覆住院所苦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提供治療新希望。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台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趙家德

延伸閱讀
慢性腎臟病分成五期三階段 醫師教你每階段的身體照護方式!
慢性腎臟病不惡化!最新研究證實,中醫能有效延緩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