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萬中高齡者陷「危肌」!秋冬胸悶、心肌無力竟是肌少症惹禍

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問診後才發現成因與肌少症有關。醫師提醒,年過 50 歲肌肉流失速度比 30 歲快 2 倍,不僅是導致慢性病、骨折的主因,更可能因此埋下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失能禍根!

台灣將於 2025 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解決全民肌肉流失問題刻不容緩。現代民眾受工作及生活型態影響,長久坐、少動,飲食上外食比例高達 94% ,歐瀚文醫師提醒,民以食為天,正確飲食觀念是遠離肌少症的一大因素,除了注重無糖、均衡營養,也建議民眾把握兩大關鍵營養素「優質蛋白質」與「MCT 中鏈脂肪酸」攝取,提早預防、增加肌肉強度,啟動豐富的人生下半場。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社區中高齡族群約 40% 患有肌少症,相當於 45 萬人深陷肌少症危機,隨年紀增長,民眾常感體力下降,甚至行走速度減緩、力氣變小,使戶外活動與運動的意願降低,加速肌肉流失,形成惡性循環。歐瀚文提醒:「肌少症不僅使患者生活品質下降,近年研究更發現,嚴重肌少症可能導致心肌流失、心臟衰竭風險提高,且肌少症患者死亡率約為一般人的 3 倍,危害性不容小覷。」

中壯年族群 3 基準自評肌少症風險

歐瀚文分享,近日診間因慢性疲勞、胸悶不適就診患者增加,一名 50 歲上班族,由於工作繁忙、日夜顛倒,常吃外送、泡麵,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出現胸悶、貧血、慢性疲勞,睡眠品質下降症狀,就診後進一步檢查,發現問題根源出在肌少症,檢查後建議患者每餐補充口服營養品搭配運動,治療後除了肌肉增加,患者日常體力、精神都有明顯改善,重拾工作與生活的信心。

中壯年族群經常擔任家庭中主要經濟支柱,更應及早關注肌少症危機,面臨 40 歲後人體肌肉倍速流失,醫師提出三點基準幫助民眾自我檢測,包括:

  1. 體脂是否符合衛福部建議標準:男性體脂肪≧25%、女性體脂肪≧30% 者為肥胖,肌肉比例容易偏低 (特殊疾病或需求患者可能需視情況增加標準數值)
  2. 觀察步行速度是否下降,爬樓梯及蹲下站起時是否需要支撐
  3. 用雙手嘗試圈住小腿肚圍,若能圈住,可能有較高肌肉流失風險

歐瀚文指出,民眾可自行簡易評估是否符合以上基準,如有符合,建議及早就診諮詢專業醫師建議,遠離肌少症風險。

優質蛋白質、中鏈脂肪酸幫助增肌

想要預防肌少症,飲食、運動缺一不可。歐瀚文提醒:「俗話說『三分運動、七分吃』,建立正確飲食習慣,補充完善的營養素,是遠離肌少症最重要的因素。」中壯年族群苦於工作繁忙、頻繁外食導致建構肌肉所需的營養素不足,除了可依照國健署「我的餐盤」規劃均衡營養攝取量,醫師也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可考慮便利性高、完善且均衡營養、無糖的口服營養品進行補充。

至於營養素的選擇上,醫師指出,預防肌少症最重要來自 2 大關鍵營養素的攝取:優質蛋白質與中鏈脂肪酸。優質蛋白質可用以維持人體的生長發育,中鏈脂肪酸則能增加肌肉量、改善運動表現 、甚至增進認知能力 ,且中鏈脂肪酸代謝速度更快、吸收效率更好 ,是一般油脂 (長鏈脂肪酸) 的 5~8 倍速 。

除此之外,醫師也提醒,適當運動可以培養肌肉量,建議中壯年族群在飲食外搭配重量訓練,並且補充完善的營養素,提早養肌、遠離肌少症,重掌人生主導權。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染疫恐增肌少症風險!營養師提醒優質蛋白質、MCT 帶您遠離肌少症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營養師公開 3 招遠離肌少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