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雷射後又復發好困擾!還有哪些治療選擇?

皮膚上小小的傷口癒合後,竟然長出紅色或粉紅色的肉質腫塊,出現所謂的「蟹足腫」,帶有此體質的民眾總覺得困擾,傷口好了卻長出異常增生性疤痕組織,不會自行消失反而逐漸擴大,影響美觀及日常生活困擾,最麻煩的事,有時進行雷射治療後又再度長出來,面對此困境臨床上還有哪些治療選擇呢?

傷口局部發炎過度增生形成疤痕組織

皮膚上出現「蟹足腫」都是起因於皮膚傷口修復時,過度活化的纖維母細胞、發炎細胞失去控制,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吳俊玠指出:「在不斷進行修復的過程中,導致局部的發炎反應和疼痛,進一步向上隆起而形成疤痕組織,並且向外擴張超過原先的範圍。」

蟹足腫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傷口周圍可能持續發紅、發癢,甚至不時有刺痛感。吳俊玠表示:「蟹足腫產生的機轉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體質有關,常見於非裔美國人、西班牙人和亞洲人,好發於前胸、耳垂、關節等部位。

最讓人困擾的是,如果當蟹足腫長在顯而易見之處,會因為外觀而影響社交生活,也妨礙到衣服的穿搭。吳俊玠收治一名個案 48 歲的蘇小姐在後背靠肩處長出蟹足腫,讓她開始不敢穿露出手臂、露背裝,且因為蟹足腫有時還會發癢難耐,一度還癢到抓出蜂窩性組織炎。

第一線採取保守治療!各類治療方式一次懂

針對蟹足腫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有哪些治療選擇?吳俊玠說:「第一線治療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例如直接在疤痕注射類固醇藥物、冷凍治療、使用矽膠繃帶,但仍有可能再復發,像蘇小姐曾多次到皮膚科診所接受類固醇注射,一開始效果不錯,但沒過多久又會反覆發作。」

  • 手術切除:通常用於較小的蟹足腫,但可能會引起蟹足腫再次形成,畢竟手術本身就會造成細胞損傷,有時切完沒多久,就又重新長回來。
  • 冷凍療法:用液態氮接觸在蟹足腫上,用低溫來殺死真皮中的纖維母細胞。
  • 雷射療法:可用於較小的蟹足腫,但對於體積較大的蟹足腫則不太適用。
  • 藥物治療:包括類固醇注射和其他局部應用藥物,減少瘢痕組織的增生。
  • 壓縮療法:通常在手術後使用,透過使用壓力墊或彈性繃帶來減少瘢痕組織的產生。

放射治療也可用於蟹足腫!降低22%復發機率

除了上述治療方式以外,「放射線治療」同樣也對治療蟹足腫有效,但提到放射線治療總被人和癌症聯想在一起,但其實也有文獻指出可以用於治療現有的蟹足腫,是一種局部治療的方式,建議使用在手術後使用。

吳俊玠進一步解釋:「放射線治療首先由外科醫師執行手術,切除隆起擴張的疤痕組織,在手術後的 24 小時內開始執行放射線治療,用電子射束,把放射線的劑量限縮在淺層的皮膚組織,減少其他器官暴露於放射線。」

如果在手術後進行放射線療程 3-5 次後,可以讓原本高復發的蟹足腫,降低而復發率約為  22%,不僅簡單有效,很快就恢復平整的皮膚外觀。至於放射線治療有什麼副作用?通常為皮膚紅腫、疼痛、瘙癢、色素沉著或是在毛髮比較多的區域會造成局部脫毛落髮,民眾不用過於擔心致癌風險不高,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

不過,吳俊玠強調:「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新的傷口產生,譬如說摳抓青春痘、穿耳洞、刺青都要盡量避免,即使蟹足腫治好了,也無法保證其他位置不會長出新的蟹足腫。」

吳俊玠 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諮詢專家: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吳俊玠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蟹足腫最常發生在這五大部位!高血壓族群也更容易好發
蟹足腫反覆潰瘍恐癌變 避免7成復發率「放療」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