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酒精 1 月」挑戰不成功?醫:4 種人難戒酒,可能有「酒精使用障礙症」

每年一月,歐美就會興起一股「零酒精 1 月」挑戰的風潮,透過戒酒一個月的方式,減輕年末「無酒不歡」造成的身體負擔。剛好時間來到 1 月中旬,你挑戰成功了嗎?然而,有部分飲酒問題者可能在短短時間就會「破戒」,醫師指出,4 種人可能有酒精使用障礙症,需要醫療介入幫忙戒酒。

週五半夜的信義區街頭,總能在路邊看見因貪杯而醉倒在路邊的年輕男女,隔天起床宿醉又頭痛欲裂,對於前晚發生的一切好不後悔。上述狀況,特別常見於每年的年末,歡慶跨年之餘,大眾常常透過飲酒獲得短暫歡愉與興奮感,但隔天清醒後,又會因身體不適感而懊悔萬分。

歐美「Dry January」挑戰,呼籲民眾在 1 月戒酒

因此,歐美興起「Dry January」的風潮,意即挑戰者必須在 1 月「還酒債」,整個月完全不能接觸酒精,以此彌補年底過度飲酒造成的健康負擔。零酒精一月的活動,原先在英國只有幾千人參與,但時至今日,登記挑戰的人數已經破 15 萬人。不只英國,美國人也擁有戒酒的決心,2022 年也有 3 成的美國民眾登記參與挑戰,這股風潮同時也吹向了台灣,民眾也自發性地發起挑戰。

為什麼戒酒這麼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酒經認定為一種具有毒性和精神作用的物質,且具成癮性,甚至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台灣取得酒精的管道相當便利,市面上販賣酒類飲料商店林立,下班或閒暇之餘,甚至往來相關場所,一不小心就會貪杯,甚至飲酒過量。

怎樣算過量?依據國民健康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以啤酒為例,男性每日不宜超過 1 罐啤酒(相當於 20g 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相當於 10g 酒精量),且過量飲酒有提高染上酒癮與致癌的風險,尤其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千萬不要喝酒。

挑戰不順利?4 問題自篩有沒有酒精成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指出,酒癮者因長期飲用酒精,會損害全身器官功能,導致肝病變、心肌病變、失智、骨質疏鬆、失眠、憂鬱症、以及增加至少 7 種癌症風險,像是口腔癌、口咽癌、食道癌肝癌、喉癌、大腸直腸癌、女性乳癌等。

因此「戒酒」絕對是必要的行動,《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曾指出,「受試者只要戒酒一個月,便能觀察到血壓與膽固醇的數值雙雙降低,同時也減少糖尿病風險。」而零酒精 1 月活動發起網站 Alcohol Change UK 也曾調查,參與民眾中有 70% 睡眠獲得改善、65% 感受到身體更健康,甚至 86% 成功節省了開銷,可謂是一箭「三」雕。

只是假如已經有酒精使用障礙的人,要參與零酒精 1 月可不是那麼容易,侯育琪提供 4 個問題讓民眾自行篩檢,如果發現有下列問題之一,可能代表具有飲酒問題,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介入才能成功戒酒、找回健康。問題如下:

  1. 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
  2. 有家人或朋友勸自己少喝一點。
  3. 對於喝酒這件事,會覺得不好或是感到愧疚,或認為不應該。
  4. 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需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台灣人體質不適合喝酒!酒精不耐症比例全球第一

除了增加疾病風險外,台灣人的體質其實也不適合過度飲酒,侯育琪說明,酒精不耐症為東亞人特有遺傳缺損,亞洲人比例遠高歐美,其中亞洲國家中又以台灣比例最高,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往往代表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

有此體質者,常常在飲酒後會發生不舒服的生理反應,典型表現為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侯育琪補充,酒精不耐正使體內代謝酒精的功能天生受損,故會讓上述的健康損害情形更加嚴重。不僅如此,目前已有研究證實,當酒精代謝功能不佳時,對大腦的傷害也會比我們想像中來的嚴重。

因此,此類型的民眾若能滴酒不沾,更能避免酒害,維護自身健康,但如果已經有酒癮的患者,則建議勇敢面對並尋求專業,酒癮是可以被治療的,只要有戒酒的念頭就是戰勝酒癮的第一步,可多留意自身和親友的飲酒習慣,即早察覺是否有問題性飲酒行為,並適時尋求各醫療機構精神科協助。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侯育琪

延伸閱讀
浴巾一年洗幾次?專家曝正確清潔頻率和技巧
每 5 人就有 1 人失眠!日專家建議睡前 4 招促進良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