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過四季!天氣變化大泡溫泉會不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近期天氣變化大,週二才出太陽、回升到 30℃,週四又立刻下跌到 15℃以下。低溫時民眾難免想泡個暖呼呼的溫泉來放鬆身體,但又不免擔心,氣溫變化幅度大適合泡溫泉嗎?會不會出事?心臟科醫師提醒 2 關鍵。

氣溫變化大,一周內彷彿過了一整個四季,這樣的天氣條件是否適合泡溫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指出,無論是整體氣溫的變化或泡溫泉的過程皆會產生溫差,這對血管來說便是刺激與壓力。因此,才會有泡溫泉時得注意心血管的說法。

泡溫泉可能會造成哪些意外?

首先,泡溫泉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黃群耀提到,假如民眾泡溫泉泡到脫水,此時需小心大腦細胞組織缺水,導致血管擴張與放鬆。當血流變少,攜氧量不夠,若突然轉變姿勢(如躺著泡溫泉隨後起身),放鬆狀態下的血管恐怕無法及時調適收縮,將血液第一時間從腳部運回大腦,那一瞬間就可能輕微暈厥而跌倒,一旦失去意識就可能溺斃於水中。

再者,低血壓也會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因此泡溫泉泡了一段時間後發生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黃群耀指出,高達 7 至 8 成的猝死為「心因性猝死」,代表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導致,約近 7、80% 是血管堵塞引起的心肌梗塞,其餘則是心律不整或心臟本身的結構問題引發。

泡溫泉不一定會釀禍,要看這 2 關鍵

不過,並非只要溫差大,任何人發生猝死、心肌梗塞或低血壓的機率都高。黃群耀總結,疾病的發生取決於 2 個關鍵,分別是個人體質是否健康與當下有無刺激原。舉例如下:

  • 本身有疾病:某些慢性病病人難以承受劇烈的變化,面對輕微刺激,身體本就無法自然調適。
  • 健康但遇上刺激原:即便身體健康,也可能因情緒干擾、睡眠充足與否、服用藥物、飲酒等各種刺激原,加上溫差劇烈變化的條件,意外的風險才會提高。

慢性病患者可以泡溫泉嗎?醫提醒保命 4 要點

雖然泡溫泉是放鬆、舒服的過程,對於部分的人而言卻是壓力,不一定能真正緩解身心。但黃群耀表示,不代表此類人一輩子都無法從事類似的活動。只要做到下列 4 要點,保持好心跳與血壓的穩定,仍可享受溫泉帶來的舒適。

  1. 漸進式升溫與降溫,進入溫泉前先洗澡,讓身體暖和,或先泡腳再入池;離開溫泉是也可先坐起來泡腳,再離開。
  2. 浸泡時間不宜過久,整體時長約 5 個 10 分鐘,也就是 50 分鐘差不多,中間也務必起身休息,不建議持續浸泡,水溫維持在 40、41℃剛好。
  3. 泡溫泉前可多補充水分,避免在飲酒或服用血壓藥一小時內泡溫泉,最好安排一段時間的間隔。
  4. 泡溫泉環境注意通風問題並請人陪同,以免太熱昏厥卻無人知曉。

泡溫泉不要泡到心臟就沒事?

既然高溫會刺激心臟,是否泡溫泉是不要泡到心臟就好?黃群耀認為,其實跟把心臟當作分界點,可能較無關,而是泡在溫泉的面積多,受到刺激而擴張的血管會比較多。但如果只泡局部部位,能得到舒緩的同時,也不會因血管過多的擴張而引起低血壓。

另外,不只是泡溫泉,民眾也時常探討,為何某些人身體狀況看似不錯,卻突然做了運動或泡了溫泉就猝死。對此黃群耀認為,其實疾病的發生多少得追究於個人體質,大多數的人可能本身就有一些異常,只是平時疏於管理才釀成遺憾。因此無論從事任何活動,都建議民眾要注意本身的身體健康與疾病控制,控制得當再做嘗試,也才是避免意外的最佳作法。

黃群耀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

延伸閱讀
美國FDA:優格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營養師剖析怎麼選優格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