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 19 年居國人死亡人數第一名的癌別,死亡率長年居各癌別之首!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更超越大腸癌,一舉成為台灣發生率、死亡率和死亡人數的「三冠王」。
在肺癌的分型中,肺鱗癌過去 20 年來只有化學治療可用,多數晚期患者活不過 1 年,因此,為延長癌友存活期,健保署自去年 12 月起給付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助癌友看見續命曙光。
49 歲賴先生,4 年前確診晚期肺鱗癌後,開始漫長的治療。治療至今,目前已測不到癌細胞,且副作用不明顯,生活起居和工作都正常。他告訴我們,因為有商業保險的支撐,治療期間很快就自費使用免疫藥物。
他直言:「否則每年動輒上百萬元的藥費,根本付不起。每次回診看到同為肺鱗癌的病人,因為無力負擔自費治療,只能持續化療、換藥,根本無法工作,也無法好好的生活。」
賴先生表示,現在健保給付肺鱗癌的一線免疫合併化療,對癌友意義重大。「健保給付終結沒錢就沒命的悲劇,讓肺鱗癌病人有活下去的機會,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賴先生強調,健保給付是癌友的保護傘,讓癌友可以及早用上好藥,且能照顧愈來越多,期待需要使用免疫藥物的肺腺癌病人,能盡快跟上肺鱗癌,有治療的機會。
肺鱗癌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大幅提升五年存活率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達 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 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 2 倍。
因此,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美國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為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而健保自去年 12 月起就跟上國際治療共識,對於晚期肺鱗癌的治療是很大的突破。
肺癌重中之重「肺腺癌」,需精進治療才能活命
國內肺癌患者中,約九成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儘管國健署已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公費篩檢,為了找出更多早期患者。但據統計,國人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者逾半已是不適合手術的晚期,其中又以肺腺癌患者居多,需精進治療才有機會延長生命。
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醫師表示,肺癌已從化療、標靶進入到免疫治療時代,以晚期肺腺癌為例,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是國際上第一線治療的趨勢,但臨床上,醫師用藥仍受限於健保尚未給付,健保治療落後鄰近日韓等國。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去年底攜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 6 大醫學會,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
醫病共同呼籲健保,盡速跟進一線免疫合併化療
針對晚期肺癌患者現仍佔所有肺癌患者的六成,建議應加速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目標 5 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余忠仁呼籲,要力拼這目標,須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解決醫療現場的醫病困境才有機會。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提醒,健保挹注很多資源在引進肺癌標靶藥物,讓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可在第一線就接受標靶治療,但本土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中,約 1/3 不適用標靶藥物。
他說:「這群癌友目前在健保體系下,大多歷經化療失敗、再次化療失敗,第三線治療才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癌友甚至撐不過連續化療的摧殘而離世,處境非常弱勢。」
劉桓睿語重心長地表示,相當感謝健保給付給了肺鱗癌患者一線生機,也呼籲健保署能讓肺腺癌治療盡速跟進,提供一線免疫合併化療給這群弱勢的肺腺癌患者。
文 / 黃慧玫、圖 / 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