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吃營養品防百病?跟著中醫師學「清明」養生 5 招顧健康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今年落在國曆 4 月 4 日。清明到,氣溫升,大地一片風光明媚,此時是春耕好時節。但「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時雨水較春分多,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容易使得身體舊疾復發或加重。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再者清明節前後氣候多變,時寒時暖,人體腠理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特別容易生病。加上清明前後就是梅雨季,下雨的機率變高,濕氣高的狀態下,即出現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清明時節身體狀況多,該如何養生保健呢?

對發炎食物忌口

李建志建議,不要吃太多容易引起「發炎」、「過敏」的食物,像是海鮮、羊肉、油炸類、麻辣鍋,以及重口味等。

多吃抗發炎的食物,如深海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發炎;洋蔥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也含有硫化物能強化免疫系統;大蒜含豐富硫化物,能促進免疫細胞活動;生薑,可抗發炎的作用,但避免過量以造成消化不良。

慎防肝火過旺

根據中醫理論,肝在五臟之中屬木,四季的春天也屬木,肝與春氣相通,春天需養肝氣,避免肝氣過旺。肝火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臭等問題,也會影響到眼睛,使微血管易破,或造成消化機能出狀況,造成消化不良或便秘。

李建志指出,防止肝火過旺,就要好好的休息,避免熬夜和飲酒過量。睡覺是身體的修護時刻,也是中醫養肝氣最重要的步驟,對肝火有決定性的作用,只要能早睡早起,肝火就不會過旺。

去除體內濕氣

濕氣重者會出現長期疲勞、四肢沉重、頭腦昏沉等狀況,甚至頭痛腦脹、眩暈耳鳴、腸胃不適、軟便腹瀉、關節屈伸不利等。賴睿昕表示,運化水液功能差也會出現易睏嗜睡、精神難集中等,若影響肝疏泄,也可能造成情緒低落等。

適時的去除體內濕氣很重要,可以用多活動、泡溫泉等讓自己多多流汗,別忘了補充足夠的水份,李建志建議,可煮無糖的薏苡仁粥來食用,1 天吃 3 次,可以去除體內濕氣,進而改善有皮膚濕疹

祛濕解睏茶

◆ 材料:茯苓 4 錢、白朮 4 錢、黨參 4 錢、藿香 3 錢、蒼朮 3 錢、石菖蒲 3 錢
◆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 1500c.c. 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 30 分鐘左右,過濾藥渣後即可放入瓶中帶出飲用。
◆ 功效:茯苓、白朮健脾祛濕;黨參益氣健脾;藿香、蒼朮、石菖蒲芳香化濕。合用可幫助體內祛除濕氣、緩解睏乏。
(藥膳食譜設計 / 賴睿昕中醫師)

加強身體活動

此外,《黃帝內經》說:「春氣者,病在頭。」賴睿昕說明,主要是因為春天陽氣的升發作用,人體的氣血容易往上衝,身體虛弱的人就易感到頭部不適,像是春睏、頭暈、頭脹痛等,讓人忍不住想睡回籠覺。

賴睿昕強調,若是感覺疲倦睡不飽,應多去廣闊的場所散步,讓新陳代謝活躍起來,也能夠增加血液循環,讓心跳適當加速,提高腦部含氧量;並讓背部曬太陽補充天然陽氣,也能讓精神較為振奮集中。

按摩適當的穴位

李建志表示,清明的時候,若肝氣旺盛,可以按壓太衝和風池穴。太衝穴為肝經的要穴,可以穩定心情,可以用手指頭從腳縫往上推。本身肝火旺的人,按壓的時候痠脹感會特別明顯。

  • 風池穴:位於後枕部的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 太衝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中間腳縫的終點。

濕氣重則按壓豐隆穴、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按壓式可以拿尖端較尖的按摩棒進行按壓,需按到酸痛才能促進氣血循環才有除濕的功效。

  • 豐隆穴:位於小腿肚外側肌肉厚實之處,可去除痰濕。
  • 足三里穴:位於位於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向腳踝方向延伸 4 指幅(3 寸)處。
  •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踝骨最高處上方 4 指幅處。
李建志中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孫沛群

延伸閱讀:
「清明」最怕感冒、過敏上身!跟著中醫師這樣做,寒食節養生好簡單
清明吃什麼?潤餅、草仔粿 5 大必吃美食「這樣」吃更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