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人有多重要?古言「食為命之源」,吃進去的食物,能轉化成維持生命所需的能源。但根據醫療實證顯示,食物吃進去還不夠,身體能不能好好吸收更是關鍵!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黃咨博表示,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導致掌管消化吸收功能的腸胃常出問題,容易發生腸胃脹痛,甚至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益胃「公孫穴」,改善腸胃不適
黃咨博建議,這時候按壓位於足太陰脾經上的「公孫穴」就能改善腸胃不適問題。中醫穴位調養中,最常應用於調理脾胃的穴位就是「公孫穴」,因此它又被稱為「益胃穴」。
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同時連繫著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與衡脈等 3 條經絡。中醫理論中,脾胃是互為表裡的臟腑,共同統籌多數消化相關疾病,因此與脾胃經絡相通的公孫穴,對於胃脹、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都有一定療效。
公孫穴同時又與衝脈相連接,黃咨博進一步解釋,衝脈是一個與氣逆上衝諸症相關的經脈,所以,如果有腹脹急痛、經痛等症狀,也可以經由按壓公孫穴來緩解症狀。
「公孫穴」這樣按,緩解效果佳
黃咨博說,要找到公孫穴,首先要先找到腳掌內側大拇指關節基底的隆起,從隆起後的凹陷處再沿著腳掌內側緣向後,大約 1 個手大拇指橫寬(1 吋長)的距離處,緊貼蹠骨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公孫穴了。
找到公孫穴後,可用食指或拇指指腹順時針輕輕按壓,力道以出現痠脹感為準。如果是要處理腸胃問題,也可以配合按壓前方大拇指關節基底隆起後方凹陷處的「太白穴」,可以強化效果。
此外,脾有統血的功能,黃咨博說,公孫穴除了能調養脾胃功能,也能緩解月經造成的的不適,另外,由於胎兒主要是靠著母體的血液滋養,所以,輕輕的按摩公孫穴還有保養胎兒的功效。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