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癌日前夕!醫界團體為「新國病」患者請命 急呼接軌國際指引才能讓病人續命

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也是唯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肺癌可怕在於有逾半數的病人為晚期確診,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多。精進治療是搶救晚期病人的重要關鍵。

總統賴清德要打造「健康台灣」,並承諾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首要瞄準降低肺癌死亡,而改善肺腺癌死亡無疑是重中之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肺癌的可怕在於逾半數患者晚期才被確診,要延長存活期、降低死亡,使用國際標準治療是關鍵。

陳育民強調,目前晚期肺癌的國際治療指引則依照患者「有無腫瘤基因突變」來決定用藥,有基因突變者建議使用標靶藥物、無基因突變者則使用免疫藥物合併治療,後者因健保尚未給付,目前是晚期肺癌治療的最大缺口。呼籲政府接軌國際標準治療,才能追上日韓的腳步。

晚期肺腺癌治療缺口大降低肺癌死亡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也認為,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在標靶治療挹注資源較多,臨床治療武器相對充裕,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尚未給付,多數病人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影響預後,是降低肺癌死亡的阻礙。

賴俊良表示,國內五大醫學會共同編撰的晚期肺癌治療指引,及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首選,目前日、韓、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已公費給付,如要落實總統政見,健保應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否則肺癌治療離降低死亡的目標將愈來愈遠。

特別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的當前的健保治療非常落後,仍以傳統化療為主,半數的病人活不過一年。一名55歲的男性,去年因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四期肺腺癌,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PD-L1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

這患者因為沒有商保,為了能繼續賺錢養家,與醫師討論後,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治療壓力,已讓患者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自費治療。

賴俊良

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 資源少形同被健保遺忘

收治該案的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直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治療資源少,像是被健保遺忘的一群病人」。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的建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現已涵蓋72%,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

若以人數占比推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有75%可以使用健保給付的藥物,而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只有8%,可以使用到健保給付的藥物,兩者落差將近10倍,顯示同是晚期肺腺癌病人,治療命運和預後都有天壤之別,衍生健康不平等。

徐培菘指出,根據各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如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只用化療,半數活不過一年,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因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相對完整,預後較佳。晚期肺腺癌患者若於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不僅中位數存活期可提升逾2倍、死亡風險更可降低4成。

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要達標!政府必須做「這」件事

擁有治療癌症多年經驗的立法委員王正旭也持同樣的看法,認為政府若要實現「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的目標,需要手段與方法,肺癌當然是頭號打擊對象,政策須通盤考量,擴大早期篩檢和精進晚期治療須並重,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應加速趕上國際趨勢。

在2024「世界肺癌日」前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和羅廷瑋,共同替這群處在治療缺口上的肺腺癌病人請命,呼籲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已刻不容緩,追上日韓、給付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盼攜手健保落實總統的健康台灣政見。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