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琳自曝罹患食道癌!醫警示:高危險群注意這「5種」NG飲食

59歲的資深藝人方文琳,25日深夜在社群公開自己罹患食道癌0期,平時熱愛運動注重健康的她說,沒想到竟是因為喝酒習慣差點賠上自己,所幸及早發現,並不用接受化療。

方文琳表示,平常習慣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也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醫師表示,食道癌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研究發現,抽菸、喝酒、嚼檳榔、愛喝熱湯或是愛喝熱湯,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高於一般人數倍。

食道癌無明顯症狀,難早期發現

國泰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級醫師劉榮森表示,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與20年前相比,食道癌發生率增加3倍之多,男性約為女性之15倍。在癌症死亡中排名第9位,發生年齡從20幾歲到90幾歲都有,但60歲至69歲有最高之發病率。曾有歐美學者證實過量菸酒者其食道癌之發生率比少量菸酒者高出6倍。

劉榮森表示,到國泰醫院外科就診的食道癌患者主訴以吞嚥困難為最多(78%),其餘症狀依次為體重減輕(22%)、嘔吐嘔氣(18%)、胸痛胸骨後痛(11%)、胸部異物感異常感(6%)、阻塞感狹窄感(2%)。患者到醫院求診時,病痛期間短自3天長至3年不等,平均約4個月。

晚期食道癌致死率高 5年存活率不到2成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晚期食道癌的致死率非常驚人,五年的整體存活率只有 10-15%,不管對醫師或病患來說,都是一個棘手的疾病。

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大多數病人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亞洲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食道癌初期症狀不太明顯,民眾若出現

  • 吞嚥困難 (感覺到食物附著在咽喉或胸部)
  • 體重減輕
  • 打嗝和吞嚥困難一起出現
  • 吞嚥較硬食物有疼痛感

當病患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劉柏毅說,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

因此,民眾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的症狀,建議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癌病並盡早治療。

如何預防?醫:少吃這些地雷食物

由於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劉榮森建議民眾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少吃太燙熱的食物、含亞硝胺食物(醃漬、煙燻食物),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

1.愛吃超過攝氏65度的熱湯、熱飲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經發布報告指出,喝65°C以上的熱湯、熱飲,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為被燙傷的食道黏膜,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很可能發生「錯誤」,反而長出不該長的癌細胞。也就是說,民眾如果一直喝熱飲會刺激、傷害食道,就很有可能10年後變成食道癌。

2.愛吃醃漬類或是加工過的食物

醃漬類的食品或是加工過的食物,為了讓保存期限變長、食物還可以保持不變質,都含有「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保存食物,但同時也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證實的「致癌物質」。每天吃這類食物,對食道來說就是一種刺激,等於每天讓食道浸泡在致癌物質中,而且不只食道,口腔、胃部也都會受到同樣刺激而誘發癌症。

3.有菸、酒、吃檳榔的習慣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書銘在2017年的研究中,發現酒精會提高癌症的風險,像食道癌風險會增加20倍以上;「這個機制有2個,一個是酒精本身就屬於刺激性的物質,另一個是酒精不耐症導致。」

張書銘解釋,食道的黏膜細胞比較扁平、容易因為刺激而脫落,再生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錯、產生癌變;而如果有酒精不耐症,致癌物乙醛隨著血液跑到全身,也會造成癌症。而菸、檳榔也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致癌物質」,因此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最好可以戒菸、戒酒、戒檳榔。

除了飲食不當容易發生食道癌,胃食逆流及食道有蠕動障礙的人也是高危險群。劉柏毅表示,胃食道逆流是一個特別容易被忽略的「食道癌」因子,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有胃食道逆流代表自己會得胃癌,卻不知道胃食道逆流首先會影響的是食道。食道在經過胃酸反覆的侵蝕後,有可能演變成早期食道癌的「癌前病變」,也就是俗稱的「巴瑞特氏食道」。

還有一部份的人,也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主要是因為食道蠕動過慢、食道收縮不正確,造成胃酸容易逆流,或是食物會堆積在食道跟胃部的交接口,形成另一個不斷的刺激。劉柏毅強調,由於其症狀跟胃食道逆流非常相似,所以如果胃食道逆流在治療之後一直沒有改善,其實可以到有胃食道逆流中心的醫院做「食道功能蠕動壓力測試」的檢查,確定食道是否有蠕動的障礙問題。

劉柏毅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國泰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級醫師劉榮森亞洲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

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