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天冷關節痛飆升20%!中醫推薦按壓「1穴位」緩解不適

首波寒流來襲,北部氣溫驟降至13至14度,醫師提醒保暖防疼痛。隨著寒流來襲,關節疼痛求診的患者顯著增加。研究顯示,天氣變化會讓關節疼痛發作率增加,尤其是愛好運動的年輕女性更容易受影響。

根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天氣變化時,關節疼痛的發作率會增加20%。台灣的相關研究也指出,約三分之二的關節或慢性疼痛患者在氣候變化時症狀會加劇,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熱愛運動的女性族群更容易受影響。

天冷為何關節常「卡關」?醫師解析背後原因

為什麼天冷關節會出現疼痛?潮州馬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王世杰解釋,多項全球研究證實,自然環境中的濕度與溫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影響。天冷會導致周邊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使組織的代謝與修復能力變差,進而增加發炎產生疼痛。

王世杰表示,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提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經脈在平時具有滋養筋骨關節的作用,然若有風寒侵襲則會阻礙經絡濡養關節的功用,造成關節疼痛。

針灸+中藥治療關節痠痛、修復受損組織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還提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王世杰說,這裡提到人體氣血在經脈循環像圓環一樣沒有開始及結束,若寒邪侵入經脈,會使經脈氣血的運行遲滯,凝澀而不暢。

也就是說,如果寒邪侵襲於經脈內外,則會導致經脈凝澀而血少,脈氣留止而不通,所以突然作痛,這就是中醫常常提到,氣血不通則「痛」的原因。針對氣血不通,中醫治療的方法是通暢氣血的循環,若有些組織在氣血不通暢情況下受損了,也可以透過中醫協助修復

中醫分享3招保養關節

他強調,中醫在通暢氣血方面採取內服外用方法緩解症狀,會先以針灸放鬆肌肉筋膜,提升血液循環來改善疼痛;再輔以活血通絡藥物,例如川芎、紅花,改善循環,牛膝、芍藥可以滋補受損的部位讓其獲得所需的養分,從根本改善關節痠痛的問題。王世杰提供民眾3招保養關節:

第1招適度運動

建議民眾每天健走或慢跑30分鐘可以幫助氣血循環,在運動前要記得拉筋伸展幫助肌肉做好運動準備。

第2招注意保暖

臨床上會建議患者要注意保暖,可以穿著保暖衣物、多曬太陽尤其做好頸部保暖,外出時搭配圍巾除了避免脖子受到風寒,更重要的是避免肩頸過度緊繃造成的頸因性頭痛

第3招多按1穴位

建議可以按壓後腦勺兩邊的「風池穴」,驅除風寒緩解頭痛、膝蓋下方小腿外側的「陽陵泉穴」,舒筋健膝緩解關節痠痛。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潮州馬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