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變胖、長痘痘、體毛變多?你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嗎?其實,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比我們認為的還普遍許多。不僅是外觀不佳的問題,還會讓人不容易受孕,甚至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讓健康陷入危機。
為什麼會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嚴重程度和肥胖呈正相關,在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多囊女孩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由此可知,肥胖是導致多囊的兇手之一。
全球大約有 6~20% 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最普遍的女性內分泌疾病,目前沒有明確的成因,通常與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環境影響有關。
- 先天因素:擁有相關家族病史的女性有更高的罹病風險,與遺傳基因有關,造成雄性素分泌增加,導致排卵障礙。
- 後天因素:飲食不良加上缺乏運動習慣,會導致脂肪細胞增加,加劇肥胖和胰島素阻抗的情況,引起雄性素製造過多。
如果有這些症狀,建議至婦產科檢查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主要包含了以下 3 種症狀,如果有以下症狀,最好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 月經不規律:月經總是來得太多或太少,而且一年中來不到6次,又或者是月經週期超過 35 天。
- 雄激素較高:女性的雄性症狀高,可能導致痘痘增加、長了過多的體毛,甚至有男性禿的問題。
- 影像檢查卵巢異常:卵巢可能因為出現多個濾泡,而比正常的卵巢來得要大。
另外,還可能合併的症狀包括了憂鬱焦慮、肥胖、胰島素阻抗(二型糖尿病)、以及不孕的問題。

日常8招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需要搭配考慮你的生育規劃來用藥,不過,日常的調理一樣能起到助益。
一、減重和運動
每天快步健走20分鐘,就能減去7%的體重。即使是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青春期少女,減重都能矯正月經週期不規則、讓雄激素值正常化,以及改善心血管風險因素。
二、低升糖指數飲食
GI 是用來測量食物中有多少碳水化合物會提高血糖,低升糖指數是少於五十五(最高為一百)。在一項研究中,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的受試者在七天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就降低了。低升糖指數飲食可以降低血糖急劇升降的風險,也可以幫助緩解多囊性卵巢的症狀。
三、多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人,纖維攝取不足,是造成患者胰島素阻抗的重要原因。膳食纖維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纖維吃的足夠,不僅能讓身材變苗條,還能改善胰島素阻抗、血脂和賀爾蒙代謝異常的情況。
四、食用含鋅食物
鋅可以維持女性生殖系統功能與賀爾蒙穩定,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缺鋅會導致雄激素過多和痤瘡。含鋅的食物,例如:四季豆、芝麻和南瓜子。
五、避開乳製品
牛奶、乳酪,以及蛋經證實會提高基質金屬蛋白酶(MMK),進而導致發炎,造成雄激素過高和痤瘡的發生。
六、多優質蛋白質
多吃優質的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脂肪燃燒,有助於控制體重。白肉、豆類、魚類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七、少糖或戒糖
糖是造成雄激素過多的一大原因,體內糖過多會加劇胰島素阻抗的情況,造成雄激素過多。
八、多好油
選擇好的油脂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改善荷爾蒙平衡。血液中omega-3 較多的女性不但血液中的雄激素較低,膽固醇的狀況也較佳,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低,反之,雄激素過多則風險較高。
變胖、長痘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惹禍!醫師 9 招不吃藥就改善
多囊女孩必看!補充關鍵營養素改善「易胖難瘦」體質
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
減肥要先減壓!用「快樂」瘦身 5 方法
常焦慮、失眠 ? 8種疾病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係
大量掉髮可能是 6 種疾病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