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佔所有癌症發生率第二位,和死亡率第三位,其中直腸癌又佔腸癌的 30 %,直腸癌的症狀之一是血便,與痔瘡很像,這篇用血便的特徵,帶大家簡單初步辨識!

如何辨認是直腸癌?還是痔瘡?
直腸癌是指在直腸內壁形成的惡性腫瘤,通常源於腸壁內的細胞變異,常見症狀有「血便」、「大便習慣改變」、「脹氣」、「腹痛」、「體重減輕」,當中血便狀況最多,而痔瘡是指直腸或肛門附近腫塊,因為靜脈曲張導致靜脈壁增厚形成,而兩者共同症狀皆為「血便」,以下是用血便的特徵,來初步檢視可能情況。
直腸癌血便
- 血液顏色:通常是像豬肝的暗紅色,腫瘤離大腸越近,血液顏色通常越深,只有靠近肛門附近的腫瘤導致的出血,顏色才會較為鮮紅。
- 出血方式:糞便呈鮮紅色或有血絲(血液、糞便混合)。
- 伴隨症狀:腹痛、體重減輕、疲勞、貧血、排便變化。
- 出現頻率&持續時間:常見、持續出現。
痔瘡血便
- 血液顏色:通常是鮮紅色,是因為痔瘡的病灶為肛門附近,是病人排便時患部受糞便擠壓的出血。
- 出血方式:排便後可見糞便之外血液(血液、糞便獨立)。
- 伴隨症狀:肛門疼痛、灼熱感、腫塊、搔癢。
- 出現頻率&持續時間:暫時性、可能幾天後消失。
直腸癌容易發生在誰身上?
在台灣,每年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都在快速增長不分年齡!特別注意的是,年輕人不覺得自己的症狀是直腸癌,誤以為是痔瘡而疏於就診,多數最後發現確診為晚期。而造成直腸癌的原因能分為遺傳與飲食兩大類,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有 2 到 4 倍的罹癌機率,而近年來許多民眾飲食習慣偏油膩,身體肥胖、缺乏運動、有煙癮等等,這些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呼籲民眾別再誤把血便當痔瘡,而輕忽警訊!
圖 / 林欣儀
內容原文:持續排便出血要小心! 血便 4 特徵教你辨別到底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延伸閱讀
工作環境不重視心理健康,憂鬱症風險飆3倍,該怎麼面對職場霸凌?
拍打1穴位和八虛,緩解腰痠背痛、助身體排毒!
一張表看手麻的症狀與潛在可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