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發霉削除還能吃嗎? 營養師揭後果:不是切掉就好

近日知名果汁店被爆出將「發霉」的水果切除腐爛部分後,打成果汁販售。而民眾將發霉食物切掉壞掉的部分,持續食用剩下的部位情況時有所聞,營養師提醒,水果表皮不完整、缺口處,容易有細菌及微生物滋長;且有些食物發霉後可能會產生各種毒素,因此為了食品安全,不建議食用。

常有民眾看到發霉或腐爛的食物,因為捨不得,去除壞的部分後,把好的部位吃掉。但對於發霉食物是否能食用,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提醒,水果在運送途中雖然難免有碰撞,或昆蟲咬傷導致表皮不完整,此時缺口處可能有細菌及微生物滋長,通常是肉眼無法分辨的,所以並非將腐爛的區域切掉即可,若水果表皮已經出現不完整的狀態,為了食品安全,不建議食用。

黃淑敏指出,有民眾可能會認為水果只要放入冰箱就不會壞掉,但並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以冰箱保存。營養師說,水果可分成「更性」及「非更性」水果種類;前者是指水果由未熟至成熟過程中,顏色、香味及組織會產生明顯變化,且因其含有植物乙烯,有催熟作用,如香蕉、蘋果、芒果、木瓜、釋迦等,皆屬於更性水果,一旦過熟便容易腐壞,並不是放置冰箱就能保鮮。

黃淑敏說,非更性水果則相反,因為植物乙烯含量少,須在水果成熟時才能採收,如葡萄、柳丁、橘子、鳳梨等,而水果本身含有許多水溶性營養素,容易在切開的同時隨著切口而營養素流失,因而建議,水果應在吃的時候再削皮,避免營養素流失。

黃淑敏提出選購及食用水果的原則:

  1. 外觀分辨:色澤明亮、形狀飽滿且具有重量感,且外觀沒有腐壞、碰傷或是蟲咬過的痕跡。
  2. 香氣判斷:水果熟成後會自然散發出水果原有的香氣。若是香氣帶有酸味,則可能是過熟發酵,不建議採購。
  3. 觸碰:在選購時可經由老闆的同意,適度的拿起水果輕輕觸碰,以觸碰方式感覺質地是否適當,作為成熟的判斷。

黃淑敏提到,水果可提供人類許多營養素,如膳食纖維、鎂、鉀、植物多酚、有機酸、維生素 C 等;但也因為台灣潮濕氣候不容易儲藏水果,或是水果本身的特性容易腐壞,因此在保存水果時,要特別注意食物的保鮮及衛生安全。

發霉食物恐產生毒素 營養師:過期也快丟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李佩霓也曾衛教,研究指出,五穀雜糧如玉米、燕麥、小麥或堅果、花生、腰果等,發霉後可能會產生各種毒素,包括黃麴毒素等。

李佩霓提到,由於黃麴毒素具肝毒性,大量食入會引起肝毒性發炎、肝出血及肝細胞壞死,長期低量食用,易導致肝細胞突變而造成肝癌,尤其會使 B 型、C 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的罹癌風險增高。

若要預防黃麴毒素的危害,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各類食品時,應選購新鮮、包裝完整的產品。李佩霓說,儲藏時則要留意保存期限、並放置在適當位置;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

諮詢專家:衛生福利部立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李佩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