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天註定?研究指出40%疾病源於基因 25%與環境有關

插圖檔 ID:1128503627

多年以來,學界一直在爭論一個問題:內在的基因跟外在的環境,究竟哪個才是引發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文章指出,有近40%的疾病,是源於DNA,而環境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空氣污染以及氣候變遷,則至少造成了25%的疾病。

通常,大多數疾病是遺傳和環境共同引發的,因為環境會改變基因表達方式,而基因可以影響生物體對環境的反應。但是,科學家們還是想要分析這兩者之間,到底誰更重要一些。這次的研究找來了5萬6千對的雙胞胎,研究基因、環境對於疾病的影響。

團隊發現,在560種疾病中,關節炎等組織疾病與DNA的相關性最低;80%的認知障礙與遺傳的關係最為密切;生殖問題受環境影響最小;大多數的眼睛疾病源於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地位是肥胖的重要預測指標;溫度變化則影響著100多種疾病。

最後,團隊綜合所有數據,指出近40%的疾病是源於DNA,25%則是來自環境因素,因此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能力,弱於遺傳因素。

外在原因同樣不容忽視

當然了,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影響力同樣也不容忽視,像是社會經濟地位,就影響了145種不同的疾病,尤其是「肥胖」。過往的研究中,甚至還有不少認為後天環境的影響要勝過先天的基因。例如之前《Nature》曾有論文證實,環境是塑造腸道菌群結構的最主要因素,內因在微生物組成上發揮著較小的作用,只有一小部分腸道微生物是可遺傳的。

《Cell》期刊也曾發文表明,環境是免疫系統衰老的主要原因;2018年,《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一篇研究直接下結論,認為相比於遺傳因素,環境因子影響力更大!

除了基因、環境,還有「壞運氣」!

過去《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直接跳脫了「是基因還是環境惹的禍」,認為「癌症就是個壞運氣」。科學家們發現,近2/3的癌症突變源於DNA複製過程中隨機發生的錯誤,而遺傳因素僅僅只佔5%。當然,大多數突變是無害的,但是極少數情況下,個別突變會導致癌變,這就是所謂的「壞運氣」。

先天無法改變 後天不能鬆懈

基因、壞運氣,都不是輕易可控的因素,不過環境影響的疾病,卻是我們可以努力調整的方向。包括維持健康的體重、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盡量規避環境污染、保持合理均衡的飲食,都是預防疾病、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參考資料:What makes us sick – nature or nurture? 40% of diseases are driven by DNA but a QUARTER are environmental, reveals largest twin study to date

期刊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延伸閱讀:

3個月變6天!台大提升基因檢測效率 把握重症黃金救援時間

「魔剪」再升級!研究:CRISPR不用剪就能改變肥胖基因

電影中的醫學: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魔詭》預言的災難會成真嗎?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