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心理話》我們都是好人,但為什麼會變成欺負人的人?

熱播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角色NEWS哥有一句台詞,「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子。」這句也逼哭了許多人。而現實生活中,的確常常看到「好人」們的互相傷害,兩方都沒有傷害對方的意思,但卻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分崩離析,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是什麼

黑羊效應(Black Sheep Effect)是指一群「好人」去欺負跟別人不一樣的「黑羊」,但是這個「屠夫團體」並不是為了任何利益去欺負黑羊,比如金錢或是權力,而是因為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是很小的事。而這隻黑羊也並不是真正的「黑」,只是跟其他的白羊不一樣而已。

像是在學校中,學生們可能會因為某個人成績很差,就一起排擠他,這種排擠可能一開始只是不跟他講話,但後來為了讓排擠顯得有道理,可能會傳出一些流言,比如他不只成績差、還沒有天天洗澡之類的,加深對這隻「黑羊」的討厭感,讓這種霸凌情形越滾越大。

另一種情況是,一切都是從「誤會」開始。比如 A 跟 B 打招呼,但 B 沒有看到,A 卻以為是 B 很跩、不想理人,想跟別人講這件事來尋求安慰,結果因為有共同話題、逐漸變成緊密的團體,一起討厭 A、每天都在找 A 的毛病,形成「屠夫」跟「黑羊」的對立,但黑羊根本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從黑羊的角度來說,這些人是「屠夫」,但這些屠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好學生、好爸媽,他們可能會定期捐款給慈善團體、做志工,在路上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會去幫忙,但就只是因為一些偶發性的事件,陰錯陽差的開始討厭這隻「黑羊」而已。

黑羊效應會怎麼樣?

在這種情況下,屠夫團體會有 2 種心理反應,一個是堅信自己是正義的一方,那隻「黑羊」就是活該、必須被欺負的;比如之前很熱門的「肉圓加辣」事件,一群正義的鄉民衝去打家暴的爸爸,這件事情上或許是有理的,但從此他們對於家暴父只會更討厭,甚至會讓對方成為弱勢的一方,形成「屠夫團體」跟「黑羊」。

另一種心理會是「知道自己錯了」,但礙於自我防衛機制,不願意承認,只能找出更多「黑羊」值得討厭的地方繼續討厭下去。這種心理來自「我們都想當好人」,所以一旦自己犯錯,為了告訴自己「我還是好人」,就一定是對方的不是,漸漸的就讓自己變成屠夫團體。

而當黑羊離開之後,這種屠夫團體就會自己瓦解,可能還會疑惑「當初怎麼因為那種小事就那麼討厭某某某」。而且因為每個人都做了同樣的事情,所以那種「自己做錯事」的感受也會被分擔掉,就像一個人去殺人可能會受到很大的良心譴責,但一群人打死一個人,譴責的幅度就小了。只不過對黑羊來說,造成的傷害是會一直記在心裡的。

我們要怎麼避免被欺負/欺負人

其實方法就只有「同理心」。如果你身為旁觀者,看到黑羊被霸凌,不要覺得「一定是黑羊做了什麼事,才會被欺負」,或許真的可以找到一個欺負的「原因」,但任何事情都不是欺負人的理由。

而變成黑羊的人,也不需要去委曲求全,因為很多時候欺負是沒有特定理由的,即使自己沒有做錯事、卑躬屈膝,一旦變成黑羊,還是可能會被找碴;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理會那些人,向外尋找自己的陪伴、支持團體,比如學校間的霸凌,可以尋找父母、或是轉學來獲得新的朋友,藉此解決問題。

圖、文/盧映慈

延伸閱讀
《週末心理話》你是不是過度善良,總是讓自己受傷?
《週末心理話》人會合理化自己的錯誤,都是大腦惹的禍!
《週末心理話》為什麼離不開渣男?因為你落入「付出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