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冰箱,一般人大概都把它當成了保存食物的百寶箱,凡是吃不完的食物或食材,只要往冰箱裡放就一切OK,等到想吃或要料理時再取出來就可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把食物放進冰箱保鮮就可以萬無一失的想法可是大錯特錯,因為即使是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很可能還是會讓食物裡繁殖了多種耐寒的細菌,讓人無意間食用而感染致病。
有些細菌要在零下15度時才會停止繁殖
廣島大學名譽教授加藤秀夫曾表示,許多細菌在攝氏10度以下繁殖速度變慢,大約在冷凍庫攝氏零下15度時停止繁殖。不過,這並不代表細菌已經死了。一旦回到室溫,細菌還是會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危險。
冰箱裡有哪4種致病細菌?
到底冰箱裡可能存在哪些致病的病菌呢?依據科學家歸納,主要是以下4種。
一、李斯特菌:
在冰箱裡最常見的細菌,是一種叫做「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細菌,李斯特菌為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這種細菌可以存活於多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像是在冰箱冷藏室攝氏4度的條件下,就可持續生長繁殖,在攝氏0度環境中也能緩生長,至於在零下20度也可以存活長達1年。這個細菌能在乳製品、牛奶和一些肉類,尤其是牛肉、冰淇淋、沙拉、蔬菜裡生存。
這種細菌致病的發生率並不高,但致死率卻可達到25.9%,而且曾在好幾個國家造成重大疫情,例如2008年,加拿大7個省份共計發生57例李斯特菌症,其中24例死亡,2011年7月至11月期間,美國共有28個州,陸續發生李斯特菌症疫情,總計有147例患者,其中33例死亡。而在台灣根據疾管署的統計,在自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也收集到109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
而感染李斯特菌症的主要症狀是發燒、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炎表現,此外,也可能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腦膜炎、腦膜腦炎最為常見),具有死亡風險,主要發生在孕婦、胎兒、新生兒、免疫力低下者及年長者。
二、耶爾辛氏菌:
耶爾辛氏菌的細菌均爲革蘭氏陰性菌。這些細菌屬於桿狀菌,同樣屬於兼性厭氧菌,耶爾辛氏菌中的細菌有些是致病菌,例如造成高死亡率的鼠疫之元兇「鼠疫桿菌」就是其中之一。耶爾辛氏菌能夠透過食物產品(尤其是蔬菜、牛奶衍生產品、肉類)來傳播,耶爾辛氏菌可以在環境溫度爲攝氏1-4度時存活,像是在冰箱的冷藏室裡,不僅能存活,還能夠積極繁殖。
感染耶爾辛氏菌的疾病被戲稱為「冰箱腸炎」,每年腸道門診中有2%的病人被檢測出是感染了耶爾辛氏菌,典型症狀常為胃腸炎症狀、發熱、腹痛、腹瀉、嘔吐,也可能引起闌尾炎或反應性關節炎,此外,也可能出現敗血症的併發症,即血液系統感染,儘管較少見,但死亡率較高。
三、大腸桿菌:
美國國家安全衛生基金會指出,在冰箱中放置肉品的位置,會含有較多的大腸桿菌。而冰箱裡攝氏0度到10度的低溫環境正是大腸桿菌生長繁殖的溫床。大腸桿菌在生長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代謝氣體,如甲烷,硫化氫,甲硫醇,甲基胺等發臭氣體,當菌群繁殖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散發的氣體也就更濃烈,會讓冰箱產生難聞的異味。
一般無害的大腸桿菌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也會導致疾病,例如當細菌離開腸道進入泌尿道可以導致感染;當細菌由於如潰瘍等導致的穿孔進入腹腔,通常會導致致命性的腹膜炎感染;而大腸桿菌的某些菌株具有毒性,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一般來說是溫和無症狀,但對兒童、老人和免疫缺失病人則可能會出現嚴重症狀。
四、假單胞菌屬:
假單胞菌屬是一類需要氧的革蘭氏陰性細菌,該屬微生物具有極其豐富的代謝多樣性,這些多樣性也使得它們能夠在非常廣闊的生態位中生存,包括低溫的情況下,其中最有名的叫做綠膿桿菌,它對病人來說是侵染力排第2位的致病菌。
因為能夠在低溫和特殊環境下生存,很多假單胞菌都能夠導致食物腐敗。例如在冰箱裡發現包括牛奶、奶酪等乳製品、肉類、魚類或雞蛋出現腐臭的味道,就是假單胞菌幹的壞事。
而假單胞菌屬會引起副鼻腔炎、腦膜炎、支氣管炎等,在小孩會引起胃腸障礙或下痢。此外,綠膿桿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如胞囊纖維症(CF),則是人類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