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時容易頭暈眼花嗎?這類低血壓患者可以吃鹹一點

社會新鮮人曉曉參加公司體檢,各項指標大致正常,只是血壓偏低,讓她擔心不已,作息正常又愛運動,怎麼會這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江碩儒說明,相對於高血壓,低血壓較少人提,低血壓的標準是「收縮壓低於 90mmHg、舒張壓低於 60mmHg」,基本上分「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型,後者必須格外注意。

低血壓分兩類 病理性要當心

生理性低血壓

這類人的天生血壓不高,但不會有不舒服感,在年輕女性最常見。女性更年期前有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比例較低,但是如果遇到生理期經血量大,就容易出現較明顯的頭暈。另外,運動員、從事重體力的勞工也不乏低血壓,因副交感神經較活躍、心跳慢、血壓相對低。

這類低血壓占健康人的2.5 %至3.5%,比率不低。根據國外長期追蹤研究,如果器官沒有缺血、缺氧情形,並不影響壽命。

病理性低血壓

引起低血壓的疾病,包括心臟功能不佳、感染、嚴重過敏、創傷性出血、惡性腫瘤等。而營養不良族群,若缺乏白蛋白、維生素B群、維生素C,也容易低血壓。

還有一種是原發性低血壓,如副交感神經過強,血管舒張比收縮占優勢,就形成低血壓。有些人則因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異常,鈉離子流失,導致血壓偏低,像洗腎病友低血壓的比率就很高,在洗腎過程中,血壓易下降,產生不適。

高血壓用藥過量 也會低血壓

低血壓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疲勞、臉色蒼白、食慾不佳、消化不良、四肢冰冷等,嚴重時會呼吸困難、昏倒。最明顯的現象是「直立式暈眩」,當姿勢突然改變,蹲下站起時,血壓打不上來腦部,容易眼前一片黑。

不像高血壓發作和氣溫變化相關,低血壓較無直接影響,除非是心血管疾病引起。江碩儒說,如果本身有心血管、腦血管病變或狹窄,血壓又太低,血流達不到腦部末梢血管,就可能腦血流不夠而中風。特別是曾中風的病人,要預防二度中風。

江碩儒門診時偶而也發現高血壓病患用藥過量,變低血壓,因血壓會隨時間變化,如血壓已改變,藥物仍維持一樣,會有低血壓風險。 建議病人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發現血壓降低,就要適時減藥,如果有問題,更要提早回診調整藥量。

營養不良的低血壓 可以透過飲食調整改善

低血壓涉及範圍廣泛,如果發現自己低血壓,應就醫找出原因,較為安心。如果是營養不良引起,記得多吃蛋白質、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短期內採取和高血壓飲食相反原則,補充高熱量、高鹽、高膽固醇,但生理性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壓,就不能這樣補,以免變成三高,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正常體重的人,不用為了低血壓刻意增胖,但如果太瘦的人,可以從體重下手。另外,可以稍微吃鹹一點、多喝水,讓水分保留在體內,血壓會稍微高一點。另外,由於啡因能使血壓升高,平日也可以增加咖啡、茶的攝取。

延伸閱讀:

高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那低血壓是不是就不會中風?

高血壓連吃3顆藥都沒用 中醫抓出禍首是「隱藏版感冒」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