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首波沙塵暴襲台,今天不僅體感溫度轉涼,連視野都是霧濛濛。氣溫驟降,再加上空氣中瀰漫的粉塵,讓氣喘者發病的機會大大增加。
氣喘是最常見慢性呼吸道有猝死危險的疾病,世界衞生組織估計世界有 3 億人罹患氣喘,在台灣成人約 10 %,小孩有 20 %人口有氣喘。造成氣喘的原因,一來是由於呼吸道發炎,引起呼吸道上層粘膜腫脹,使得呼吸道變窄,造成呼吸道困難開始喘,另一種則是呼吸道對過敏原會起強烈的反應,例如:香菸、花粉、煙霧、冷空氣等刺激物接觸後,就引起氣喘發作。
忘記帶藥品 氣喘發作就靠正確呼吸以及「水蒸氣」
目前,西醫用藥主要以吸入性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等,可以有效的緩解。但是,一大早匆匆忙忙出門,不少人會忘記攜帶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如果氣喘發作藥物又不在身邊的話,可以用2招自保。
- 噘嘴式呼吸—當氣喘患者病發時,試著噘嘴式呼吸,即是先吸一口長氣之後,嘴巴呈吹蠟燭狀,之後再慢慢吐氣。重點是要使「吐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還要長,才能減輕呼吸不適的症狀。
- 吸取水蒸氣—如果噘嘴式呼吸沒有用,吳宛容建議,還可到浴室開大量熱水吸取水蒸氣,這個動作能讓氣管擴張,氣管可得到疏緩。不過,如果這 2 招都嘗試了氣喘還壓不下來,就要盡速掛急診治療。
中醫治療氣喘 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
吳宛容補充,有些人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一段時間後,會漸漸失效。因此治療氣喘,也可以嘗試用中醫。中醫師會依照不同的哮喘特性與病人的體質來開立中藥,並且分階段性來治療。
「急性期」會加入宣肺、降氣、化痰的中藥,以減輕患者喘鳴咳嗽的症狀;「緩解期」時加入健脾補氣中藥來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與調整免疫系統,避免患者反覆感冒而誘發氣喘,並減緩支氣管的過度反應,中醫介入治療的目的在於降低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頻率,並且減緩氣喘發作的症狀。
每天敲腿 5 分鐘 降低氣喘發作頻率
吳宛容表示,平時也可以做一些穴位的敲擊,特別是敲打「足太陰腎經」的下半段(都在腿部,大腿小腿的內側),根據中醫五行原理,五臟的循環有一定原則,所謂「肝、心、脾、肺、腎」,氣喘屬於肺的系統,然而肺經接著是腎經,肺系統的下游是腎經。
換句話說,下游的網路若是不通暢,自然會影響上游的肺經網路,而腎主納氣,藉由刺激腎經的運行,將有助於減輕呼吸道的敏感反應,像是湧泉穴、太谿穴、照海穴、陰谷穴等都是重點穴位,吳宛容建議,可以每天左腿、右腿各敲 5 分鐘,將有助於改善氣喘頻率的發生。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