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艦隊上官兵究竟有多少人已經被感染過,指揮中心日前針對磐石艦377人檢驗抗體。昨(26)日陳時中宣布, 3 個實驗室都已經檢驗完成,但是檢驗結果差異比較大。許多人不解,為何都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結果還差那麼多?對此,台灣免疫學權威張南驥教授特別為《HEHO健康網》撰文,指出實驗室因為用不同的抗原片段及抗體類型,所得結果差異性很大。全文如下:
許多人針對新冠病毒病患之體內所產生的抗體,均認定它不但代表曾經感染此病毒且此一癒後抗體(convalescent Ab)可用於輸入其他病患去治病,有許多錯誤的認知。
眾所週知冠狀病毒(Corona viruses)有許多種類; 其中至少八種與人類感染相關。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處,故此用於診斷的抗體,若沒有嚴謹的驗證其專一性,就作成試劑,一定會產生許多偽陽性問題。
殊不知,許多人都得過症狀輕微的感冒性冠狀病毒(Common cold),它們先前產生的抗體就很可能會交叉相認(Cross react)其他冠狀病毒(包含新冠病毒)。如果在定性此抗體時,沒有確切使用所有其他冠狀病毒在同組實驗上設為對照組去驗證,及查看其對新冠(COVID-19)的專一性,就冒然用其來作普篩、快篩及相關研究,很可能會作出嚴重的錯誤結論。
加州某單位用某檢測試劑作一個城鎮之普篩,便發現多數人均感染過新冠肺炎,其實有可能只是該區人們均曾被其他冠狀病毒感染之假象。
我們對用於診斷是否曾被新冠感染的抗體或其抗原,若沒有嚴謹檢視其特性(characterization) 就可能會被嚴重的誤導。 這次用於檢測海軍新冠病毒感染的三個實驗室; 因用不同的抗原片段及抗體類型,所得結果差異性很大就不難理解了。此外,因患者個人體質(MHC-HLA)之不同,針對同一抗原之反應與否及強度亦有所不同,反應效價(Titer)不同,便直接影響檢測之敏感度。
還記得曾參加他校某一碩士生論文口試,研究生為普查特定病原細菌感染的盛行率; 就使用該病原細菌的萃取物 去檢視病人血液中是否有其抗體。 因所用之抗原複雜度高 而血液中的抗體也是「專一性」不高的polyclonal抗體; 其研究所得之結果,果然偏高。被質疑後,差一點就發生因已無法回頭重作實驗; 再行口試以畢業的慘劇。慎戒慎戒。
為讓一般讀者了解,特圖示如下:
某一病毒家族之同一蛋白質抗原(Epitype,例如Spike protein)均有許多不同抗體辦識區(Recognition Epitopes)
其中A、B、D為common (共同) epitopes,其他有些微差別的C、X、Y、W區則為Private(私有)epitopes,故感染過任何一種家族病毒之個人,其身內所產生之抗體血清,均可能含有anti-A、B、D的antibodies,它就不可能用來單獨分辨出這四種不同的病毒之感染史。
只有分別得到抗原辦識區C、X、Y、W之monoclonal(單一性)抗體才可達到精凖的辨識特性,而用於偵測新冠病毒的RT PCR試劑,雖較費時、費錢,卻可同時看同一RNA之三個區域,此外在鼻腔採樣同一時間有其他同類冠狀病毒存在之機率極微,故凖確性極高,這就有別於癒後抗體的檢測。(系列文待續)
文/張南驥教授 圖文編輯/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