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國輻中心發現誘發癌細胞機制!

iStock-680508160

黃聖筑/綜合報導 何宜庭/美編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俊榮、博士生研究助理陳俐穎以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戴明泓等研究團隊,經5年努力的努力,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長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結合基因的三維結構,成果刊登在1月10日的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什麼是肝癌衍生生長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

肝癌衍生生長因子是最先是在人類肝癌細胞中被發現的,它是一種不好的蛋白質,它的3D立體結構形狀,一開始在肝癌細胞中被發現,它剛好會和調控癌症的基因位置結合,使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後大量增生,導致癌細胞擴散或惡化。因此,不只肝癌,它也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卵巢癌口腔癌、前列腺癌等10大癌症的誘發機制有關係。

台灣光子源技術,解密基因結合反應區

主研究者陳俊榮研究員表示:過去的國際學術研究,礙於技術問題無法觀察到癌症的「基因結合反應區」,也就是不知道肝癌衍生生長因子是怎麼和基因結合的,所以無法了解癌症生長因子誘發癌症的機制。而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TPS)技術,提供較強的X光源,解析度達頭髮直徑的30萬分之一的0.28奈米,因而首度解出肝癌衍生生長因子的結構,也觀察到該蛋白質是與基因相互作用的機制。

從源頭調控抑制癌細胞生成

研究發現,肝癌衍生生長因子的結構會與基因結合且交換訊息,進一步還會刺激癌細胞增生,因此,可依照此項特性,開發專一性高且低副作用的藥物,在癌症發現初期就從源頭調控癌細胞基因的啟動機制,抑制癌細胞生成;對照目前抗癌的方法:是在癌症發生之後,再以化療、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等方式攻殺癌細胞,更能提升癌症後期的存活率,甚至使早期癌症者能夠痊癒。在未來開發新藥物時,可以讓民眾享受從「癌症治療」到「癌症預防」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