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15分,護理子編剛從加護病房接入一位因為肺炎導致急性呼吸衰竭執行插管的病人,因病情穩定並移除氣管內管後轉入病房的一位66歲的阿公,正在預備好新的病患辨識手圈及床頭牌,還有高危險跌倒的牌子及預防跌倒衛教手冊後,好前往病床旁向病人及家屬做入院及預防跌倒的護理衛教。
護理師 v.s. 病患跌倒
人因為身體出現跟平常不一樣的狀態時,已影響到健康、或危及生命時,會需要住院進行檢查、內外科的治療等項目,整個過程都會有專業的醫療團隊的照護,但是有件事對醫護人員來說,是非常不想看到它發生,就是「意外跌倒」,根據國內有研究報告顯示,在醫院的意外事件中,跌倒事件佔了約80%以上。
所以當一位病患住進病房,護理師會給予評估是否為高危險性跌倒病患,評估的判斷會從年齡(>65歲以上長者 ; 嬰幼兒)、無人照顧者、有發生過跌倒、行走不穩、有服用會影響意識疾活度的藥物、目前疾病現狀等來看。若為高危險性跌倒者,除了在床頭牌上及病患手圈有明顯的標示外,也會給予病患及家屬預防跌倒的注意事項衛教。
病患跌倒 v.s 施行預防跌倒
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從2008年開始就不再支付病人在醫院內跌倒所產生的醫療費,而且2010年美國政府開始對無法有效防止院內跌倒事件發生的醫院給予罰金,所以大部分的醫院開始加強防跌措施,結果不只增加了病患心理壓力,也對護理人員增加了工作負擔。
但是在這樣的施行預防跌倒的措施下,在2017年被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並沒有辦法降低跌倒意外的發生,甚至可能會導致「出院症候群」,指的是在病患出院後,會更容易因跌倒再次入院,因為臥床待久導致肌肉功能流失太多。
在預防病人意外跌倒的研究中,皆發現鼓勵病患多多下床走動及復健,是可以縮短住院天數的,若是在住院期間都不太活動的病患,會造成出院返家後活動功能下降。
病患及早下床 住院費用大減3倍
根據研究顯示限制病患活動是無法有效預防跌倒的,建議醫護人員應主動規劃適合住院病患的活動或是復健治療,不僅可幫助病患及早出院,更是改善病患出院後的生活品質。
舉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為例,他們在2014年開始為重症插管、呼吸器使用的病患,設計一套可以幫助患者及早下床的「武功祕笈招式」,結合復健部、護理部、呼吸治療科等專業人員進行跨領域的團隊合作,確實達到平均住院天數從7.3天下降到6.8天;呼吸器使用天數從8.8天下降到5.1天;住院費用從42萬下降到16萬等效果。
是針對生命徵象相對穩定病患(沒有使用升壓劑、氧氣使用量較小),在病況穩定的72小時內由物理治療師、醫護人員及病人家屬一起合作,執行四階段的「武功祕笈招式」,內容包含了床上的被動關節運動、60-90度坐姿的主動關節運動、無背部支撐坐在床邊的持續式呼吸肌訓練、移位至床邊陪伴椅之肌肉訓練。
(文/護理子編 美編/何宜庭)
早期下床活動指導動畫
(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