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還差 2 步!葉金川:充分檢驗並開放邊境,打國產疫苗讓全民免疫

「大家請讓指揮官有更多時間去處理疫情,而不是處理口水。」2 月,台灣新冠疫情剛剛升溫,身為前衛生署長的葉金川用公衛防疫的角度「勸」了所有人一句話,希望把防疫回歸到專業上,卻也引來一些爭議。

但一如 17 年前走進和平醫院的那個身影,葉金川總是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防疫最怕自己嚇自己,比如 SARS 引發院內感染而封院,大家說我走進醫院很勇敢,但我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有防護就不怕被感染。

「恐懼」是防疫的最大敵人

因為知道「恐懼」是防疫的最大敵人,葉金川在 2 月底台灣疫情進入延燒階段,各界頻頻舉行「封城兵推」,一片悲觀聲音的時候,忍不住出來批評「封城是不切實際的『超』超前準備。」

葉金川認為,台灣的感染源大部分是境外移入,每天只有零星本土個案,只要隔離、疫調都有做足,基本上就不會擴散。就像那時候和平醫院「封院」,把感染源控制在醫院內的其中一個小區域,疫情就能趕快止血。

所以對於當時「新冠病毒已經無法圍堵,只能減災」的說法,葉金川則說,不能這樣看,因為圍堵的概念不是只有邊境防疫,也包含後續的隔離、疫調,還有無症狀感染者的清查。「沒症狀還是找得到啊!就像是無影腳把人踢倒,這個無影腳是誰踢的,還是可以從這些被踢倒的人來追查。」

「要談減災,減不了啊!我們的醫療體系就這麼多,床就這麼多,人就這麼多,要減災,治療多麻煩你知道嗎?用防的比較快啊!」葉金川說,醫療量能一旦崩潰,就沒辦法收拾,只有防堵才是根本。

而要防堵,除了要充分了解病毒感染途徑之外,防疫牽一髮而動全身,篩檢、疫情調查、模型管理、醫院量能都要在全盤掌握中;比起醫學,這其實更接近公衛的領域範圍。

6 月 7 日台灣解封之後,葉金川回溯這幾個月的防疫,就直言「台灣做得非常好,但專家諮詢小組裡該要有更多流病的專家包括像陳建仁,或是台大公衛的人,去參與意見,臨床醫師是以疾病為主,對整體的戰略來講,不見得是那麼顯著。」

雖然專家小組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做過衛生署副署長,被認為有戰略經驗,但葉金川表示,「(他的經驗)事實上還是以臨床為主,不像流行病學能有一個整體的看法。」

有檢驗量能,才能開放邊境;有國產疫苗,才能結束惡夢

所以在整體的防疫上,葉金川認為現在台灣已經守住第一步,接下來要進入緩步開放的階段,但台灣檢驗的能力顯然不是最好的。「至少量能、設備比德國、比韓國、比美國還落後一大截。」

葉金川說,別人一天能做 4、5 萬個檢驗,但我們到現在一共只做 6 萬多個檢驗,「如果覺得能量高、夠,那就讓國外的人進來有什麼關係?讓商務旅行的人連隔離都不需要隔離啊,有的人願意花錢買時間,對不對?如果我來這裡要關 5 天,我幹嘛來?我一共時間(可能)只有 5 天啊。」

也因為檢驗量能不足,不管未來需要普篩、要開放邊境、增加自費篩檢,都會遇到瓶頸;這樣就要繼續用成本很高的隔離來維持防疫成果,「怎麼在安全跟開放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現在是把安全當絕對的,開放就變得慢慢來,不知道要等什麼時候。」葉金川說。

當然,葉金川理解,最終的目的當然是確保「台灣是安全的」,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應該用強大的檢驗來取代隔離,要求來台的商務人士在台灣時要固定篩檢,「而民眾該做好的防疫、該保護自己的還是要保護自己啊。」

另一個需要趕快跟上的,就是藥物跟疫苗。葉金川說,雖然我們有 2 個藥廠可以生產,也有不少研究單位在研發,但恐怕不會跟世界那麼同步,會落後,「要多跟國外合作,去整合。」

但,跟國外合作的一個隱憂是,生產出來的疫苗絕對不會優先給台灣,一定是當地國家自己先施打,疫苗如果不出來,台灣就永遠離不開這個惡夢。「但還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如果我們跟國外買科技,已經都做過實驗、人體實驗,我們可以馬上生產,說不定更快。」

戴口罩、洗手、保持距離,應該要把它內化

但在還沒有藥物跟疫苗的時候,台灣人該怎麼辦?

葉金川對此還是很樂觀,笑笑地說,「我們現在就是等,不過台灣還滿安全的,那就等吧,也不會怎麼樣。要對台灣的邊境、疫調、追蹤有信心啦,這是真的很厲害的。

回溯台灣的幾次差點爆發的大感染,葉金川說,「我們都滴水不漏啊,追蹤幾乎沒有漏出去,(找不到感染源的)10 個個案都只漏到家庭。真正要說漏出去的,只有醫院的感染,還有一個是船(敦睦艦隊)。船是因為疾管署管不到,醫院的防疫也做得很好,沒有變成整棟大樓(感染)。」

所以葉金川對台灣開放邊境是很有信心的,「不管開不開放,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還是要不斷維持。這些對你的影響很小,那些聚會、餐廳聚餐啊,也要慢慢的減少,這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應該要把它內化。」

而對於這場跟病毒的對抗戰役,葉金川說,「往好處想,它其實也會讓我們科技對付病毒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未來還有別的挑戰,應該要越來越有信心可以克服其他的挑戰。」他笑了笑,台灣跟 17 年前那個 SARS 的時代,那天差地別啊,對不對?

文/盧映慈、王芊淩、林以璿

延伸閱讀

全球疫情延燒不停!楊志良:國際上資源越匱乏,台灣越危險

「三位一體」守住台灣疫情!台大公衛院長詹長權:世界將進入新常態

新冠疫情超乎專家預期?這群人憑模型就預告這場全球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