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社交距離」無疑是 2020 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新冠病毒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想要避免被傳染,恐怕不能再像疫情出現前那樣「零防護、零距離」。想要改變這種「新常態」,恐怕必須等到疫苗或是特效藥出現。不過相關專家指出,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有其困難,即使研發成功,「抗體」只存在血液中,對於藏在細胞裡的病毒,可謂是鞭長莫及。
國內免疫學者、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評估,在短時間內疫苗不可能是新冠肺炎的解方。他指出 3 大原因,包括了新冠病毒突變非常快速、研發週期跟成本都難在短期內完成;最後一點非常關鍵:即使成功研發出疫苗,施打後身體也產生了抗體,對於克服疾病來說,可能沒有幫助。
一、RNA 病毒難以製造疫苗
「我們當然希望可以發展出疫苗,但新冠病毒是一種 RNA 病毒,RNA 可以變化得很快,所以理論上,RNA 病毒是很難發展疫苗出來。」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院士坦承。
張南驥更指出,不單只是因為新冠是 RNA 病毒,當前確診人數這麼多,每多感染一個人,病毒就可能出現改變。而且,現在世界各地又開始使用瑞德西維、奎寧、高氫(H2)甚至中草藥來治療,在各種刺激下,變異會更加快,更難預測。
「最好的例子就是細菌對抗各式抗生素,進而產生各種抗藥新菌種一樣,難以對付。」張南驥指出。
當然,RNA 病毒也不是沒有發展出疫苗過。賴明詔指出,小兒麻痹病毒也是 RNA 病毒,不過疫苗的研發過程相當順利;不過,愛滋病病毒(同樣是 RNA 病毒)的疫苗研發就沒有那麼順利了,至今已經研發將近 46 年,仍然沒有成功的疫苗問世。
二、研發速度慢、成本高,大藥廠卻步
「想要徹底了解一種病毒的致病機制,所需的時間是以『年』做計算的。」張南驥就指出,就拿 17 年前的冠狀病毒 SARS 為例,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致病機制研究,均是 2003 年後十年內才紛紛出爐,即便現在的科研技術已比當年進步極多,但也很難在當下就徹底了解新冠病毒。
「對相關產業有概念的人,都知道作疫苗絕對不可能這麼快、這麼容易。」張南驥表示。而且,若是新冠病毒像是 SARS 那樣,一陣子之後病毒完全消失,那大把的研究經費就如同打水漂,大部分廠商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即使出現疫苗,台灣短期內也拿不到!」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表示,國際藥廠不可能優先供貨給台灣,台灣自行生產的速度,則大概比國際要慢上一年。
然而,對於「新冠短期內不會有疫苗」這種說法,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新冠病毒改寫了人類的生活,卻也讓疫苗研發有了重大突破。近日已經有多款疫苗進入下一階段研究,他認為,對於疫苗,我們可以更積極的「樂觀謹慎期待」。
三、對付新冠病毒,先天免疫比後天免疫重要得多
從免疫學的角度來,疫苗還有第三個大問題—那就是打了疫苗、產生了抗體,但是抗體出現在不對的地方,導致完全沒有辦法發揮功能。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則表示,現在使用的大部分疫苗屬於「死病毒疫苗」,這種疫苗有兩個缺點。第一,疫苗是以注射方式打入肌肉,但病毒是從我們鼻腔進入的,這就好像把防線放在後方,敵人進攻的前線卻不設防一樣缺乏效率;第二,死病毒疫苗的效期有限。
張南驥進一步解釋,用注射的方式,是把疫苗打到我們的肌肉,最後在血液中出現大量抗病毒的抗體。但新冠病毒在一般的時候,是躲在肺部的細胞中壯大,所以抗體在血液中根本碰不到病毒。
「唯一遇得到病毒的時候,是病毒大量複製出細胞時,而且抗體不能破壞病毒,只能抓到病毒後,跟著病毒一起遊走全身,如果沒有即時被巨噬細胞處理掉,反而會導致發炎問題。」張南驥表示。如果發炎失控,甚至導致最令人害怕的免疫風暴。
「用噴的」疫苗會是更好的接種方式
「因此,有人開始發展一種新的活疫苗,從鼻腔噴入毒性很低的活病毒來感染我們,以有效產生抗體來對付毒性高的病毒。」徐明達表示,這樣創新的疫苗施打方式,已在 2003 年 10 月經由美國 FDA 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部分流感疫苗已調整為這種吸入式的疫苗。
這次新冠病毒主攻的器官是肺臟,肺臟的肺泡中並沒有防衛性的抗體,而用注射方式所激出的抗體只會在血液中存在,根本不會來到肺泡直接禦敵。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千萬不要讓病毒通過重重關卡進到肺泡,最好是當病毒在口鼻咽感染的時候就擋下它。
阻絕病毒進入肺部,「先天免疫」更重要
怎麼在口鼻咽擋住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分成「先天免疫」跟「後天免疫」。「先天免疫」就包括產生干擾素的上皮細胞;病毒一進來時,先天免疫的許多特別受體就會警告鄰近細胞及免疫系統,去圍堵病毒。
「後天免疫」部分,我們知道,在口、鼻、咽、氣管內唯一可能存在的分泌性抗體也只有 IgA1,目前疫苗可否誘導製出 IgA1 型的抗體,也是個未知數。不過,如果透過噴霧式的小分子胜肽(peptide)疫苗,讓人把疫苗吸進口、鼻、咽、氣管,有機會讓這些部位就地產生免疫力。
「這比使用注射方式,然後抗體永遠只能待在血管進不了真正戰場,還來的有機會。」張南驥表示,目前也有團隊在進行這類型疫苗的研發,這也是他比較看好的疫苗形式。
文 / 林以璿、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人類太吵太自滿,病毒就是個警告!免疫權威張南驥:別被短見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