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被媒體包圍,手機響個不停,而這正是莊人祥的日常,身為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又是應變監測官,連牙痛想看個醫生都難以抽出時間,包括講解個案、防疫政策,任何大小問題都需要找他,其實公衛背景出身的他,也是這場疫情中功不可沒的重要角色。
事實上發言人制度由兩位疾管署副署長輪流,每四個月一次,莊人祥去年 12 月 31 日交接,正式是疫情剛開始萌芽,從那天起幾乎就以疾管署的辦公室為家,即便半年過去了國內疫情穩定,莊人祥要處理的公務依舊繁重。
常看他穿梭在疾管署大樓內,總是趕著下一個會議,即便再忙碌面對媒體時,他都秉持一貫耐心解釋許多記著們的問題。莊人祥偶爾在受訪時會有搞笑的一面,但講起的專業領域,他比誰都認真。
莊人祥專長為公共衛生監測、臨床預測模式、疫苗效益評估。在陽明大學取得公共衛生學碩士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從 2005 年進入疾病管署工作,站在第一線對抗疫病長達近 15 年的時間。
八成民眾遵從戴口罩的習慣 新的病毒進來都不怕
已有七年副署長經驗,他透露這場疫情真的給予專家們很大的反思,他說:「這個疾病有幾個特性,發病前就有傳播力、症狀不明顯、潛伏期又有比流感長一點,導致說這個疾病較難防範,戴口罩目前是一個顛覆了所有公衛學者之前對抗疾病的一個做法。」
過去許多公衛專家都認為,只要生病的人戴口罩就好,連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三月時,還公開呼籲:「沒有具體證據顯示戴口罩有任何好處,反而錯誤使用會有反效果。」 但此項政策卻在六月急轉彎,改為公眾都應配戴口罩!
疫情發展至今,連鐵齒的美國總統川普不得不戴起口罩,而口罩這項政策確實也是在台灣實行最成功的一項措施,雖然一開始歷經「口罩之亂」,但在數月努力下,人人都有戴口罩好習慣,讓今年腸病毒發生率也是近十年最低。
在口罩國家隊支援下,在台灣不怕買不到口罩,莊人祥說:「疾管署討論計算過,只要有八成的民眾遵從戴口罩的習慣,有新的病毒進來都不怕。」
雖然民眾都已經知道口罩的重要性,只是近期天氣炎熱下,還是紛紛拔下口罩,莊人祥點出關鍵問題應該在於如何讓民眾有這樣的遵從度,如果有病例發生大家就會帶了,但戴口罩的習慣恐怕不是短時間說停就可以停。
莊人祥解釋:「即使有疫苗出來也還是要評估,除非這個疫苗打一次就有用,不然就像現在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在尚未釐清疫苗對人體效用以前,包含勤洗手、實聯制、戴口罩,這些保護措施可能都會持續。」
中國公布資料與文獻屢有差異 疾管署三標準評斷超前部署
對抗疫情時常用「超前部署」一詞,但事實上疾管署可能是用「超級超前部署」來面對及因應,因為多次從中國所引發的疫情經驗,讓台灣知道得更加「高規格」的對待傳染疾病。
莊人祥說回憶起,他說:「一開始是針對禽流感 H5N1 病毒,後來又接觸到 H7N9,發現中國大陸通常在新聞稿跟最後的文獻發表出來是不太一樣的,一開始對外的新聞稿、發布的訊息都很簡略,且通常都是可防可控的,但通常經過不久他們對外發布的文獻都會比較完整的資訊。」
他舉例像去年的北京鼠疫,中國大陸也是淡淡的說過,「直到 12 月底才有在文獻上描述整個過程,發現確實有些落差。」莊人祥說到。
因此每當有新的新興傳染疾病,疾管署針對三大要點特別關注:
- 發生的地點或國家:越是與台灣密集往來的國家,更該提高警覺
- 這是什麼樣的病毒:釐清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現行有無疫苗
- 它的傳染機制是什麼:在對疾病不了解時,都採取高規格對待
像這回新冠肺炎的傳染機制,患者在發病前就有機會傳染,因為這樣的特性,莊人祥說:「對於所有的新新傳染病而言,是以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性,決定這次病毒是否可防可控。」
其次是發生國家的地點,像是中國與台灣密切接觸,有任何疫情都要格外注意,莊人祥分析:「像發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的 MERS,台灣人很少人去沙國,威脅性相較沒那麼大。但這次因為發生在中國大陸,兩岸來往台商還有陸客都很多,對台灣的影響也就更大。」
七成新興傳染疾病都是「人畜共通」!新概念應為:防疫一體
事實上疾管署除了防範新冠疫情外,同時還有許多新興傳染疾病,對於已經不少專家都提到,未來還有新的病毒侵襲人類,莊人祥強調:「應該說不只冠狀病毒,這種『人畜共通』的病毒,都是我們未來需要非常警慎小心的。」
根據疾管署統計,近年來約 70% 新的疾病都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以前專家都分為這是感染人類的病毒,這是感染動物的病毒,但這樣觀念恐怕要改。莊人祥說:「未來不只是疾管署對於傳染疾病要負起責任,也跟農委會保持合作,未來疾病預防會叫做防衛一體(One Health),感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其實要一起來看,如何共同防治人畜共通的傳染病,這都是未來政府都應該做這方面的規劃。」
莊人祥舉例說,像是伊波拉它只有發生在非洲,藉由動物然後傳染給人,雖然當地動物的習性問題很難傳到台灣。但他強調:「動物不過來人有可能會搭機過來,所以我們常需要去監測別的國家已經發生人畜共通傳染病,我們也必須要知道怎麼診斷這樣的一個新的疾病。」
像是在 2013 年中國有禽流感 H7N9 傳到台灣來,在有人類的個案,那時最重大的政策就是,傳統市場不殺禽類,斷絕可能的傳播途徑。
人與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的密切接觸下,使得病毒或病原體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加上人類因為國際旅遊、商旅等活動,使得疾病快速傳播到全球。
第二波隨時可能來襲!只要有人在流動就傳播風險
這場世界疫災侵襲下,台灣人是相對幸福的,沒有封城、可以正常搭捷運上下班,莊人祥說:「針對這個疫情民眾是可以信任政府,一起面對疫情,一起克服難關。」
也因為這場疫情讓疾管署跟學術單位、民間企業更有接觸,身為第一線的莊人祥,他說:「讓民眾還有企業對政府有更多的信心,未來不管在國內與企業的合作或國外的合作會有幫助的。」
只是國際疫情不斷升溫,第二波疫情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很有可能趁我們不注意隨時再起,莊人祥語表情相對凝重些,他語重心長地說:「只要我們人有在流動就有風險存在,我們只能做好更多自我防護。」
莊人祥從加入疾管署後,就是秉持著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很多事情來了就是做,在疫情還沒完全終止前,每走一步都只能更加警慎、戰戰兢兢的前進。
文 / 王芊淩、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70% 新興傳染疾病都是「人畜共通」!防堵下個全球瘟疫更該關注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