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風險已高於癌症!醫師:抗骨鬆曬太陽不夠配合「藥物治療」才有效

骨質疏鬆是現代疾病中的「隱形殺手」,來得不知不覺,卻是每個人在老化時會遇到課題之一,特別是在高齡化的社會中,骨鬆盛行率逐漸提高。家醫科醫師提醒,其實骨鬆就是個慢性病,民眾普遍都認為不需要治療,這其實是錯的。特別已經骨鬆又發生骨折的患者,再補充鈣質、曬太陽都不夠。

骨質疏鬆而骨折患者  過半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骨質疏鬆已經是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疾病。且根據統計發現,台灣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一輩子中至少會發生一次骨折,男性也有五分之一的比例。當發生過一次骨質疏鬆後的骨折患者,至少一半的人會出現第二次骨折,風險呈現指數形式增高,其風險已高於乳癌及前列腺癌。

特別是當發生骨折後,造成家中年長者失能,引發連鎖效應,後續照顧問題、感染問體等,也導致老人髖骨骨折一年內有11%的高死亡率。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沈怡伶說明:「相對於三高預防與介入的積極,國內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概念可能還是停留在老化的自然現象,不需要積極面對。」

骨質疏鬆是「慢性病」!醫師:需要額外接受治療

多數人觀念頂多認為那多曬太陽、喝牛奶補充鈣質,難道骨質疏鬆還要額外接受治療嗎?答案是要。沈怡伶解釋:「治療骨質疏鬆的目標在於減少骨折,但目前患者骨折後接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比例偏低。」

對於已經發生骨鬆又骨折的患者,更應該要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治療,沈怡伶強調:「我們須將骨質疏鬆症視為一個『慢性病』並且積極地去對抗,除了補充足量的鈣與維生素D3,搭配抗骨鬆藥物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營養、藥物、運動缺一不可!防老化顧骨頭準沒錯

人體維生素需要藉由日曬,才能讓維生素D3的合成、轉化,避開大太陽的時段,選擇在下午曬個1020分鐘,讓維生素D3幫助人體吸收鈣質,也可以搭配運動,增強肌力與平行協調能力,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與肌肉強度,減少跌倒發生機會。

太陽曬不夠會變胖?(示意圖) / 圖片來源:截自<a href="https://photo-ac.com/tw/photo/1274741/%E6%AB%B8%E6%A8%B9">photo-ac</a>

且應從年輕就可以開始預防骨質疏鬆,飲食可多攝取乳製品、小魚乾、芝麻、深綠色蔬菜或堅果類,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橘子、柳丁、奇異果等,更可以幫助鈣質吸收。

沈怡伶說特別是某些高風險的骨折族群,應該要特別提高警覺:

  • 體重過輕(BMI<18.5kg/m2)
  • 骨折病史(特別是髖骨、脊、椎骨、腕部骨折)
  • 長期服用類固醇
  • 過量飲酒
  • 糖尿病
  • 類風溼性關節炎
  • 長期臥床、少動

一旦發現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配合非藥物或甚至是藥物的治療,才仍能將骨頭維持一定的健康狀態。

沈怡伶醫師小檔案

  • 現職: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 專長:家庭醫學、社區醫學、一般醫學、高血壓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你是容易骨質疏鬆的體質嗎?一分鐘「骨鬆問卷」,只要符合一項就建議詳細檢查

研究:心理壓力和骨質疏鬆有關係!不妨常與朋友相伴減少降低骨鬆率

想預防骨質疏鬆只做健走、游泳不夠!運動科學專家:接受壓力刺激才會提高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