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為台灣10大死因之一,平均每10位成人就有1名患者。洗腎者則高達8萬多名,而在美國腎臟資料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在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血液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該年的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有51.9%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容易出現不運動等危害身體的行為。
不運動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危害
慢性腎臟病患者或洗腎病患的血液循環速度不佳、容易累積脂肪,難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所以會造成腎小球過濾率下降,也因為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差,影響到身體的協調和延展性,使肌肉強度下降,或有些因為尿毒症,出現貧血和肌肉的病變,使得體能不佳及身體疲累,降低運動意願。
若不運動會使上述的情形呈現負向循環,越來越嚴重,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指出,若能進行適量運動,可改善腎小球過濾率及蛋白尿的症狀 ,並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以及減少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
如何改善慢性腎病患者肌肉量與體能?
據研究指出,每天進行走路30分鐘或有氧運動,可以增進體內的修護因子、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通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以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分鐘,就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
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讓80多位慢性腎臟病患者每週做強度適中的運動150分鐘,並針對改變行為與生活習慣進行小組諮詢,或是接受一般治療。剛開始只有45%的參與者能達到該年齡層的預期運動量,運動一年後,最大需氧量增加了11%;接受一般治療的患者則是降低1%。
選擇腹膜透析 較能夠進行運動訓練
有些洗腎患者,三天兩頭就要進行一次血液透析;若是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能自行在家中、辦公室等空間操作,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過程中不太會出現血壓不穩癥狀,在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因此,非常鼓勵年輕患者、有能力自我照護的患者選擇腹膜透析,以便腎友有較多時間安排適當的運動訓練。
延伸閱讀
腳上出現紅斑點點 小心紫斑症正在破壞你的腎臟!
腎疾病患者注意了!控制這3項指標 遠離尿毒症!
沉默的腎細胞癌發病年輕化 出現三大症狀 你得趕緊看醫生了
哈佛醫學博士:別再相信腎結石是鈣吃太多的傳聞了~
腎臟功能好不好,教你只看一個指標數據就夠了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