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septicemia)是指細菌入侵患者,進入體內血液循環,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造成的嚴重發炎反應,會導致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達20%~30%。過去須仰賴抽血培養再給對應的抗生素,而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已與臺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合作「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已完成臨床檢體測試,預計兩年內即可商品化。
傳統的敗血症檢測需要4天96小時
當患者出現敗血症的病癥時,現行的常規療法會先對病患抽血,待血液培養48小時後,若血液中有細菌,再把細菌塗在培養皿培養24小時,待細菌濃度會導致敗血症血球破裂的症狀時,再將細菌投入不同試管,外加不同抗生素,再判讀何種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全程需要4天約96小時。
但敗血症是急性全身性感染,病患有可能撐不過4天就危及性命了。因此,敗血症快速篩檢的開發更顯重要!
「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縮短黃金40小時 搶救敗血症
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鄭宜肪博士所開發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整合了光電晶片科技,利用電控的方式,先隔離血球並把血液中的細菌集中到很小的檢測區,並利用奈米技術的微型光電感測晶片,檢測細菌的濃度變化。
只要疑似敗血症患者,抽血經48小時培養出細菌,就可用晶片檢測細菌濃度及對於抗生素的抗藥性,只要3小時就可以分析出殺菌的抗生素為何,把全程診斷的時間縮短至51小時,減少了40小時左右,可以有效搶救恐因敗血症被死神奪走生命的病患。
國研院鄭宜肪博士與中榮趙文震醫師表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技術已獲得3項台灣專利與2項美國專利,預計2年內商品化,而和現有的自動化微生物分析儀一台售價300萬元,奈米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的儀器成本僅6萬元,晶片造價只要1美元,除了大幅降低成本,又能及時搶救敗血病患,非常實惠。
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未來還可以廣泛應用於除了敗血症患者的其他細菌感染疾病上,例如:尿道炎、腹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嘉惠患者。
延伸閱讀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