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最怕病從口入,但是否想過日常生活的空氣也可能是致病原因,嚴重空氣污染(簡稱空污)證實造成過敏、肺癌,權威期刊《Nature》再次深入探討此議題,4 月號封面文獻佐證空污讓身體長期發炎,導致細胞突然為癌細胞。對此,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莊凱任教授分析:「文獻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空氣污染會導致發炎,發炎會導致癌症。」
空污導致肺癌的機轉為何?
空污世代下,PM 2.5 已被證實是致癌物,平時負責過濾空氣的肺部就是首當其衝、最先受害的器官。國內長期耕耘在空污嚴重領域的莊凱任教授坦言:「長期慢性發炎時,人體細胞會不斷死亡複製再生,反覆多次細胞複製再生過程中,總會有一定比例細胞出現『突變』。」
尤其當你還不斷地吸入髒空氣時,身體會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整套免疫系統也會因長期對抗發炎反應跟著疲乏,久了之後免疫功能自然會跟著下降,莊凱任強調:「若免疫功能變更弱時,就更容易導致癌症的發生。」
文獻指出,PM2.5 會使身體中的原先存在的致癌基因突變及細胞發炎反應,促進肺腺癌的發生,研究中發現,無論亞洲或西方國家在特定年區間 PM2.5 濃度與肺腺癌發生率皆呈現「正相關」。這些或許能夠部分解釋為什麼有些患者的疑問,「我為什麼沒吸菸也得肺癌」。
不吸菸的肺癌問題一直是近年高度關注的議題,不單單在台灣,包括韓國、日本、香港的科學家都曾統計不吸菸的肺癌比例,結果發現每年肺癌在全球造成 169 萬人死亡,其中有 25% 都是沒有吸菸的患者。根據《不可忽視新國病-肺癌》一書,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指出:「多數不吸菸卻罹患肺腺癌的人,大多是 EGFR 基因突變,台灣 EGFR 突變致癌比率達到 62 %。」
專家:從住家環境了解可能污染物質
那面對這樣的研究結果,莊凱任坦言:「空氣污染、肺腺癌目前還無法完全解決,也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或是預防手段去解決這兩大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從研究結果得知,減少慢性發炎就有機會降低癌症發生風險,不論是健康的飲食調整、日常生活中的預防,長期而言能幫助預防肺癌。
莊凱任建議:「一般民眾可以先自我審視一下,平常你最容易暴露到髒空氣的來源是什麼。」因應每個人不同的居住環境差異、擁有不同的職業,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吸入的空氣污染物來源自然也有差異,例如鄰近工業區的居民可能受工業排放空氣污染物的影響較大,在都會區的居民則是受交通排放空氣污染物的影響較多,因此必須從住家環境開始了解可能的污染物質,再以適當的方法排除或減少空氣污染物的來源,例如簡單的把窗戶關上、減少揮發性化學產品的使用、烹調習慣的改變、室內植物的擺設、空氣清淨設備的裝設等方法。
當你了解污染風險後,做出日常生活的調整,莊凱任舉例:「像是家庭主婦想避免油煙,可多採取低溫烹調, 盡量用水的方式去做烹調,例如水蒸、水煮、水燉、水煟等,同時也比較不會讓食物的醣類、脂質變性導致癌症。」
不只疫情要戴口罩!防空污口罩也必備
至於在交通方面的話,當有捷運的可以搭捷運、可以搭公車、不妨開車,當為了方便性逼不得一定得騎摩托車時,莊凱任強調:「口罩絕對是必備!口罩配戴不是只為了防止病毒、細菌的飛沫傳染 ,當然還有空氣污染。」
陳進興也提到:「最常見醫療用外科口罩就達到七八成過濾的效果,已足預防日常生活中的空污危害,重點在於找到合適自己的臉型,密合度高、立體剪裁的口罩,最好也要多試戴。」
身處在空污世代需要民眾更加提高警覺,想要早期發現肺部異常警訊,當你出現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時,都有可能是胸腔器官超出負荷,一定要儘早就醫。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肺癌是癌症死亡率之王!這4種「肺癌篩檢」幫你早期發現
確診肺癌有什麼治療選擇?台大醫師一張表判別:先分種類、再分期別
「肺癌」是全台最要命癌症!一半患者不抽煙 專家:室內空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