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6個原因造成肌酸酐飆高, 讓你面臨洗腎危機

根據國健署在200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疾病(CKD)的盛行率高達11.3%,換算總人口數超過250萬,而其中嚴重到腎衰竭而須洗腎的病患已經超過8萬5000人,讓台灣成為「洗腎王國」。而腎臟病患中只有3.5%的人知道自己得病,因此定期進行醫學檢驗確定自己的腎功能狀況非常重要,而在腎功能檢驗的各項指標中,最常被用來判別腎臟病輕重程度的就是「肌酸酐」(creatinine)。

肌酸酐是什麼?

肌酸酐是肌肉中肌酸的正常分解廢物,每20g的肌肉可以代謝出1mg的肌酸酐,經腎臟排出到尿液中。由於肌酸酐自腎絲球濾出到腎小管後將不會被再吸收,且產生的速率(肌酸代謝)穩定又沒有其他來源或影響(如飲食、運動量),所以,當「腎絲球過濾」(GFR)出了問題,肌酸酐會滯留、累積在血液中,造成檢測時數值偏高。因此,可藉由血液肌酸酐濃度高低來評估腎功能的好壞。

肌酸酐正常值是多少?超過多少就是腎衰竭?

而檢測肌酸酐的正常值,因為牽涉到人體肌肉量的多寡(肌酸酐的生成與人體肌肉量成正比),所以男性與女性有所不同,男性是0.7-1.2 mg/dl,而女性則是0.5-1 mg/dl。肌酸酐數據愈高,代表腎臟病變的程度愈嚴重。

當肌酸酐值大於1.3mg/dl時,是腎臟炎症損傷期,代表開始出現腎衰竭的症狀;大於1.8mg/dl是腎功能損傷期;大於4.5 mg/dl是腎功能衰竭期;如果超過7mg/dl,代表腎功能已損傷超過70%,極可能就需要開始洗腎(血液透析)。

肌酸酐飆高的6個原因

在知道肌酸酐檢測值高低對於腎臟功能好壞的差別後,就要全力控制肌酸酐的數值,防止出現飆高的狀況,而一般而言,肌酸酐的飆升,與下面6個原因有密切的關係。

一、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出現感冒、肺炎或腸道、尿路感染,可能會在短期間出現肌酸酐值飆升的狀況。

二、腎臟病病患急性發病,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狀況,引發急性腎衰竭,也會導致肌酸酐值的驟升。

三、合併高度水腫或嚴重缺水的慢性腎臟病病患,使用了損害腎臟的藥物就可以出現肌酸酐飆高的狀況。

四、慢性腎臟病病患未注意飲食,短期內吃進過量的高蛋白食物,可能會出現暫時的肌酸酐升高狀況,而如果長期採取高蛋白飲食,則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傷。

五、高血壓患者未能控制好血壓,導致長期逐步出現蛋白尿的狀況,亦即24小時內尿蛋白總量高於1到1.5公克,會讓肌酸酐值逐步上升。

六、人體出現發燒、多汗、飲水量減少,導致失水過多,血液濃度增加、腎臟血流量減少,也會造成肌酸酐值升高。

如何治療或預防肌酸酐過高?

而要治療肌酸酐偏高的病症,一方面要透過各種辦法來清除滯留在血液中的肌酸酐,另一方面則是要全力保護受損的腎臟,防止腎臟細胞繼續死亡。可以透過服用降肌酸酐的藥物,但這僅能做暫時性的治療,長期還是必須靠改變飲食習慣來控制肌酸酐值。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來說,在還沒有洗腎或換腎治療以前,營養治療可以說是唯一能消減尿毒素的手段。

在飲食控制方面,早期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只需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以及磷,就可改善症狀;而末期的嚴重病人,除蛋白質和磷以外,飲食中的鈉、鉀和水分,也都需要限制,至於「必需胺基酸」的使用和鈣質的補充,都需要一併考慮。

此外,早期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必須充分攝取熱量,唯有攝取足以維持身體運作、活動所需的熱量,飲食中的蛋白質才能完成合成代謝以補充身體氮的損失。如果熱量供應不足,飲食攝入的少量蛋日質則會被分解以提供熱能,進而身體組織中的蛋白質也將迅速被分解而轉供熱能使用。體蛋白在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尿素及鉀鹽將是功能衰退的腎臟所無法負荷的。因此,足夠的熱量在限制蛋白質的飲食中,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

延伸閱讀:

腎臟功能好不好,教你只看一個指標數據就夠了

腎臟病竟然是吃太多撐出來的,讓專家你該怎麼吃才健康

腎臟病的10大徵兆,你中了幾個?

慢性腎臟病分成五期三階段 醫師教你每階段的身體照護方式!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