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常見的問題,最常發生在腹股溝部位,也可能發生在肚臍周圍。這種疾病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女罹患的比例是9:1。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台灣每年大約有4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推估疝氣發生率約為6%,即全台曾罹患疝氣的病患超過100萬人。當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或發生危急性的嵌頓型疝氣,就可能需要開刀。
什麼是疝氣?
疝氣是指體內器官(常見是小腸)離開原本正常位置,跑進別的位置像是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人體有許多部位都可能發生疝氣,常見發生的部位如下:
- 食道裂孔疝氣(腹部上方)
- 臍疝氣(肚臍)
- 腹股溝疝氣(鼠蹊部上方腹股溝)
- 股疝氣(鼠蹊韌帶下方)
- 切口性疝氣(以前的腹部手術的切口)
有的疝氣可能沒有症狀,疼痛感輕微至嚴重不一。疝氣可能在舉重物、咳嗽、彎腰、用力、大笑後突然出現,但平躺時又會縮回正常,站立或用力時會再鼓起,有時突起的部位有灼燒、疼痛、鼓脹或沈重感,讓身體不適。若是疝氣無法縮回腹部或突然變大時,會導致劇烈疼痛,嚴重時可能造成腸子壞死。
為什麼會有疝氣?
疝氣可能的成因是由於構成人體腹壁的肌肉及筋膜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而變薄弱或缺損,相鄰的器官或組織受到擠壓(例如腹腔增壓)移位,從而由肌肉或筋膜弱化缺損的區域裂開擠出造成,就像是土質基礎結構鬆弛而發生土石流。
疝氣的危險因子
- 突然用力提重物、長期負重工作
- 體重過重,或短時間內快速減肥
- 便秘或腹瀉時,腹部用力過度
- 長期咳嗽、打噴嚏
- 年齡增長、組織老化與營養不良
- 懷孕
得了疝氣該怎麼辦?
若是輕微的疝氣鼓起可先平躺休息,可先將臀部提高,待其慢慢退回,但如果退不回去或造成疼痛則應儘速就醫。
如果要完全治癒疝氣,除了手術之外,並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方式可以治癒。現代醫學科技進步,絕大部的疝氣患者都可以透過微創手術,以內視鏡方式進行修補手術,再加上「輕型部份可吸收人工網膜」的鋪設,可以加強壁的強度,並降低疝氣復發的機會。
內視鏡手術有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的特性,一般病患可以在2天之內出院,孩童疝氣手術有的可以只要住院一天,甚至當天就可出院,第二天即可正常活動,但成人在手術後一週之內要多休息,在6週之內勿提重物,或從事劇烈運動。
此外,成人病患在手術後平時也要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並多喝水,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以預防便秘的發生。
內容參考來源:得了全台上百萬人發生過的疝氣,可以不用動開刀嗎?、「疝氣」最常好發在兒童及老年!
文、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
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 6 位置看可能疾病
解便秘這招有效!4 個實用通便穴道按摩
脹氣不舒服,5招瑜珈緩解不適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