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ABCD準則 糖尿病也能手術治療

iStock-537871664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全台糖尿病人口已達227.5萬名,且每年以2.5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逐漸下降,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

肥胖和糖尿病緊緊相關

糖尿病我們時常聽聞,大略知道這群糖友們,在飲食上需要有極大的限制,可能隨便一吃血糖值就飆升,而且要嚴格控制體重,因為肥胖常常伴隨著有胰島素阻抗性,造成第二型糖尿病,所以當肥胖加上糖尿病同時發生,又被稱為糖胖症(Diabesity)。

但是全台糖尿病糖友們有6成以上都有血糖控制不佳的狀況,因為當確診為糖尿病後,這是會伴隨一生的慢性疾病,而且不光是靠藥物治療就可以,而是在改善日常生活並飲食習慣來控制疾病,但往往糖友們都會感到相當困擾、麻煩,或是無法忍受口腹之慾,就仍然不忌口的吃下對血糖值影響甚高食物,然後體重一直減不下來。

糖尿病的外科治療法-代謝手術

這個手術又可以被稱為糖尿病手術,是源自於90年代,針對病態性肥胖者給予減重手術後,來控制失控的體重,卻發現在手術後病患的高血糖也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且可以不必服用任何降血糖藥物就可以達到降低血糖效果。在2011年世界糖尿病聯盟就將「代謝性手術」列入糖尿病治療的治療指引內,對於長久以來只能靠運動、飲食及藥物來控制病情的糖友,多了一個治癒的機會。

利用代謝手術來降低血糖的詳細機轉目前醫學仍不清楚,但傾向於手術後熱量攝取大幅下降,加上食物進入腸胃道的順序改變,使得胃腸道激素分泌異於沒有接受手術的正常人,和持續的體重下降,減少了胰島素阻抗性,但這樣的推論仍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釐清。

不過目前代謝手術已經十分成熟,安全性高,最常使用的手術方式有胃繞道手術、胃縮小、胃束帶手術,又以胃繞道手術的治療效果最好,此手術醫師會使用腹腔鏡器械先在胃上半部隔出一個小的胃囊,再將下面的小腸部分做繞道後與胃囊吻合,所以病人在開完刀後,除了食慾會降低以至於食量減少外,腸子的分泌及吸收也跟著改變,大約有8-9成的糖尿病患在胃繞道手術後不再需要服用任何的降血糖藥物。

雖然胃繞道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好,但仍存有手術的風險及併發症率稍高的副作用,加上因為腸胃道的吸收變差,患者需定期追蹤,並長期服用綜合維他命、鐵劑等,來避免像是貧血等的併發症出現。

目前誰適合接受代謝手術治療?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在2016年公布的專家意見白皮書中,則建議是「身體質量指數(BMI)27.5kg/m2以上的肥胖病患,經藥物和飲食嚴格控制仍無法良好控制血糖者」就適合接受代謝手術,而臨床上的一項篩選準則,是關乎術後的治療效果,來讓醫師評估患者是否合適接受此治療法,被稱為「糖尿病人減重手術ABCD準則」:

  • AAge(年齡),最好小於60

年紀輕代表代謝功能比較好,較可預見的體重減輕程度會比老年人多,高血糖改善的機會也會較高,60歲以上的族群若要接受手術治療需要審慎評估。

  • BBMI (身體質量指數)BMI 32.527.5且控制不良者

BMI高,相對過重的體重也會減輕較多,內臟脂肪也會消除較多,就會使胰島素阻抗性下降,達到血糖穩定控制,提高讓完全停藥的機會。

  • CC-peptide(C胜肽),查看自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此為胰臟製造胰島素過程的副產物,常用來評估患者自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抽血檢驗顯示濃度越高,代表自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較佳。

  • DDuration(罹病時間),罹病時間較短者

因為罹病時間較短的病患,所受到的血糖毒性較少,身體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會比罹病的人來得好,當然治療效果會較好,目前認為在罹病8-10年內的糖友們較適合接受代謝手術的治療。

*健保給付條件:在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40以上才有部分給付,小於40以下需全自費。

糖尿病自我檢測

文/彭幸茹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