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起床下背痛、屁股酸?免疫科醫師:小心合併眼睛發炎,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症狀

下背痛是現代人常有的症狀,很多人的下背痛都是因為肌肉緊繃、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但其實還有一群人的下背痛其實是「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像是僵直性脊椎炎,無論怎麼運動、復健,都只會越來越痛、越來越嚴重,而且連休息也不會變好。

像是藝人周杰倫就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在發作的時候,因為劇烈的疼痛、加上骨頭已經硬掉、鈣化,沒辦法很順利的移動身體,所以在治療上一定要先減緩疼痛,並進行復健,避免骨頭鈣化之後失去行動能力。

僵直性脊椎炎(AS)

  • 名稱:又稱關節黏連性脊椎炎,俗稱「竹竿病」。
  • 原因: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90% 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帶有 B27 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但帶有此基因者只有不到 10% 會有僵直性脊椎炎,與遺傳的關聯性較高,有家族史的人罹病機率增加 30 倍。
  • 主要症狀:
    • 脊椎關節疼痛、發炎性下背痛、駝背
    • 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大腿外側疼痛
    • 從腰椎、胸椎、頸椎開始一路往上,大關節如肩膀、膝蓋、髖關節也會受損
  • 好發族群:好發於 15~40 歲,男性約為女性的 30 倍。
  • 嚴重程度:骨頭會鈣化變硬、失去柔軟度。
  • 合併症狀:可能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 治療方法:服用抗發炎藥降低關節發炎,增加活動量減少脊椎變形;或是用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來幫助治療。
iStock-895702848
圖片來源/iStock-895702848

僵直性脊椎炎:連休息也不會好的脊椎發炎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說,其實僵直性脊椎炎跟下背痛、椎間盤突出一樣,都好發在 20 到 40 歲的年輕人。根據估計,台灣大約有 4 萬人左右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但因為下背痛的症狀跟一般肌肉緊繃的症狀太相似,很多人都要花上 6~8 年才能正確診斷。

而僵直性脊椎炎在一開始的時候,症狀不會像椎間盤突出這麼嚴重,可能就是覺得有些腰痠,但隨著時間過去,會越來越嚴重,除了下背痛之外,甚至還會出現著骨點炎(肌腱或韌帶連接到骨頭的部分發炎),出現腳跟痛、胸痛等莫名其妙的疼痛。

僵直性脊椎炎的特徵

  • 初次發生年齡小於 40 歲。
  • 疼痛感是緩慢地發生,會隨著時間越來越長而越來越痛。
  • 疼痛常常發生在清晨快起床的時候,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醒來活動之後症狀會緩解,但從疼痛到緩解會長達半小時以上。
  • 休息並不會緩解疼痛。
  • 症狀發生時間持續超過三個月。
iStock-480826978
圖片來源/iStock-480826978

下背痛合併自體免疫症狀,就要注意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

陳昭宇表示,除了這些特殊的症狀之外,因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急性單側「虹彩炎」、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罕見的上肺部纖維化等跟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如果有長期下背痛,又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懷疑自己並不是普通的肌肉緊繃而已。

  • 虹彩炎:症狀包含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畏光等。
  • 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大都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或泡沫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通常無症狀且輕微的,會在健康檢查時發現。
  • 罕見的上肺部纖維化:呼吸不順暢。

陳昭宇舉例,他有一名 60 歲的患者,在 30 多歲的時候就開始有下背痛的症狀,早上醒來時會特別僵硬,大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日常活動之後會比較緩解;但是因為疼痛感並沒有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即使家人是護理人員、極力勸說他就醫檢查,一樣仍然從來沒有到醫療院所就診過。

但因為有些病人在疾病進展數年之後,脊椎會開始硬化、黏合,讓原本像彈簧的脊椎變成「竹節狀脊椎」,形成駝背、背部活動不能,而且容易因為較大幅度的運動導致受傷。

而這名患者就是開始有駝背,下背痛也隨著年紀漸漸增加而越來越無法忍受,直到嚴重駝背好幾年、雙側肩關節也疼痛不已之後才來看醫生。結果發現雙側薦腸骨關節(靠近臀部的關節)完全黏合,而且頸椎、胸椎及腰椎也出現黏合,甚至符合中度殘障鑑定的標準,使用藥物控制症狀之後才慢慢改善疼痛。

陳昭宇說,通常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絕大多數在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的效果非常好,有些人需要使用免疫調節劑藥物,或是生物製劑;但越早治療的效果越好,如果發現特殊症狀,不要忍耐,一定要及早治療。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僵直性頸椎炎的共病 如兔子般的紅眼睛

140公分變回180公分 生物製劑加惠僵直性脊椎炎患者

吃素吃出「下背痛」!醫師提醒:背痛、駝背是骨質疏鬆的最後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