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對健康看似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其實長期下來如果惡化到靜脈曲張第 6 期,有可能造成肺栓塞而死亡,大部分的人對靜脈曲張的印象都是在小腿或是腳背看到靜脈浮出的畫面,不過,你知道當靜脈曲張嚴重到皮膚表面瘀青,甚至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要去血管外科就診嗎?
久坐、久站導致「靜脈曲張」
遍布人體的血管有從心臟出發的動脈,把血液帶回心臟的靜脈,以及供細胞交換營養素跟廢物的微血管,其中靜脈擔任將血液帶回心臟的重責大任,必須抵抗地心引力,利用血管裡的瓣膜,防止血液逆流,好讓血液順利地流回心臟,形成血液循環。 而當靜脈裡的瓣膜受損或是先天性的瓣膜閉鎖不全,就會形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的發生率女性約 40%,男性約 25~30% 左右,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下肢的靜脈會累積很多血,越積越多就會變成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分期 & 症狀(資料來源:台灣皮膚科學會)
- 第 0 期:沒有靜脈疾病的問題
- 第 1 期:微血管絲或蜘蛛網血管
- 第 2 期:靜脈曲張(站立時,血管直徑大於 3 mm)
- 第 3 期:腳踝組織水腫
- 第 4 期:有皮膚變化,包括鬱血性皮膚炎、色素沉澱、皮膚發炎、發紅、萎縮、硬化(脂肪皮膚硬化症)
- 第 5 期:癒合的靜脈傷口
- 第 6 期:開放的靜脈傷口
心臟「內科」VS. 血管「外科」
其實靜脈曲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狀,因為除了美觀問題之外,不嚴重的話都可以正常生活,不過,若想進一步治療靜脈曲張的話,可以去看心臟內科,心臟內科是內科的分支之一,主要是看高血壓、高血脂、周邊循環疾病、各種心臟病,像是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症等。
靜脈曲張若發展到第 4 期或是更後期,從皮膚表面已經看的到外傷的話,就需要去血管外科(心臟外科的次專科)用侵入性的作法挽救,有時候甚至會出現血管直接暴露在皮膚上,流血的情況。
除了心臟內科和血管外科,有些醫院也有心血管中心,會整合心臟內、外科醫療團隊,共享複合式手術室、檢查室、加護病房等,心血管中心包含一般心臟醫學科、介入性心血管科、心臟電生理學科和心臟血管手術科等,可以提供整合性的心血管疾病治療。
在台灣,每家醫院的科別分類不完全一樣,但都可以分成內科跟外科,心臟內科跟血管外科都是針對心血管疾病做治療的科別,大體來說,內科以開藥為主,外科以動刀為主,但像是心臟內科,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小手術,像是放置支架或心導管,內科跟外科可說是相輔相成、互相幫忙的關係。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提醒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說:「通常醫師在檢查病人靜脈曲張的狀況時,會請病人把襪子脫掉,看病人的腳是否有浮起來的靜脈,還有微血管分布的地方是否有積血,第 1 期跟第 2 期的靜脈曲張有機會完全恢復,第 3 期有機會恢復到走路不疼痛的狀態,再嚴重就很難有機會讓靜脈恢復到原本的樣子。」
鍾伯欣醫師也提醒大家,只要走路的時候有發現不舒服,就可以到醫院諮詢,平常也可以快走、穿壓力襪、讓腳動一動、久坐或久站要時不時換個姿勢,避免靜脈曲張找上你!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久坐、久站容易靜脈曲張!一招「踮腳尖」,幫小腿拉筋、促進血液回流
腳上靜脈曲張「爬蚯蚓」好難看,該怎麼預防跟避免惡化呢?
夏天反覆濕疹也可能是靜脈曲張!這 7 期症狀持續 1 個月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