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反覆濕疹也可能是靜脈曲張!這7期症狀持續1個月快就醫

大家一想到靜脈曲張,腦中可能會浮現腳上爬滿了「小蚯蚓」的畫面,但其實靜脈曲張不只是美觀的問題,即使腳上沒出現小蚯蚓,也會變得容易累、走不動,或是下肢水腫,甚至會出現反覆濕疹,最後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或是引發靜脈血栓、有死亡的風險。

靜脈曲張比你想得更危險!

下肢靜脈曲張分期&症狀
第0期:無明顯症狀。
第1期:腳上出現微血管絲,外觀很像蜘蛛網。
第2期:開始有靜脈浮起的問題,不耐久站,容易腿痠、疲勞。
第3期:
下肢開始水腫,走路時腳會沒有力氣,或是疼痛,而且會有夜晚頻尿的問題。
第4期:出現皮膚症狀,像是表面瘀血(鬱血性皮膚炎),皮膚搔癢、長濕疹、色素沈澱(腳變黑)、皮膚變硬變腫,而且傷口難以癒合;睡覺時,腳容易抽筋,走路時非常疼痛,幾乎沒辦法走路
第5期:因為靜脈循環太差,無法帶走身體的廢物,皮膚容易感染,甚至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第6期:可能導致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而死亡。

書田診所靜脈血管外科主任游堂振說,靜脈曲張是個很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看到老人家走不動,就想到肌少症,頻尿就想到攝護腺肥大、膀胱無力,半夜容易抽筋以為是缺鈣、神經傳導有問題,但其實這些也可能是靜脈曲張引起的。」

游堂振說,身體很多運作是靠血液循環支撐的,所以下肢的血液流不回來,就會讓腳沒力,皮膚出現狀況。「但是當睡覺躺平,血液回流,就會覺得血壓飆高、想上廁所,半夜的不舒服也就從這邊來。」

所以游堂振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那些症狀,看了泌尿科、心臟科、神經科,或是補充營養素都不會好,持續1個月以上,就要找血管外科,做血管超音波檢查,看看是不是出現靜脈曲張的問題。

誰容易得到靜脈曲張?

  • 久坐、久站的工作者
  • 月經前夕的女性
  • 懷孕婦女
  • 肥胖、體重超標
  • 腰圍過寬(男性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 久咳不癒的人
  • 長期處在悶熱環境下的人
  • 先天性靜脈瓣膜無力

游堂振說,大家都知道靜脈曲張可能是久坐、久站引起,因為一直不動,下肢靜脈沒有獲得旁邊的肌肉力量,只靠靜脈瓣膜的力量,血液很難往上流;但其實靜脈很容易受到腹腔壓力的壓迫,所以咳嗽、肥胖,還有悶熱的環境,也會造成靜脈曲張。

「要預防靜脈曲張,除了穿彈性襪之外,其實要『運動』,即使穿彈性襪,你不走路,也沒有太多效果。如果是久站的人,最好可以每隔幾分鐘走來走去,久坐的人,至少也要半小時、一小時起來走動。再來,保持規律作息、多喝水,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像是藍莓、櫻桃、奇異果,也可以維持靜脈瓣膜的健康,減少靜脈曲張的機會。」

延伸閱讀

以為下肢爆青筋?快靠這7招,改善靜脈曲張症狀!
腳上靜脈曲張「爬蚯蚓」好難看,該怎麼預防跟避免惡化呢?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