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釀心血管意外事件,醫:可從自律神經看出端倪

心血管疾病是近年來大家相當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年輕化的趨勢更讓人憂心忡忡。榮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指出,長期壓力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而自律神經有失調可由心律變異分析檢測,其中副交感神經就如同煞車一樣,當其作用就可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

壓力失衡易誘發心血管意外

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壓力,只要是長期壓力都會使自律神經失調,例如,一直處在環境很吵雜的地方,我們的自律神經因長期被外在壓力刺激,自然而然的失去平衡。當交感神經一直都是處在興奮的狀態,副交感神經沒有出來踩煞車,我們就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等等。

康宏銘指出,像是有些年紀大的人雖然有血管硬化的問題,但他沒有處在長期有壓力的環境中,其自律神經正常,就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

照片檔 ID:969978642

心律變異分析檢測自律神經是否失調

自律神經除了會被壓力影響,也會自然老化。我們可以透過心律變異分析去判斷自己的自律神經是否正常,康宏銘也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心律變異分析出的自律神經失調情況,可以預測未來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的情況比一般人高。

不過,一般體檢測心律頂多測 5 分鐘,而在那 5 分鐘之外的狀態,機器就測不出來。因此通常都會搭配其他檢查來分析一個個案的狀況,例如,有個個案自律神經不太平衡,醫師會參考他的胃鏡檢查,再次印證個案是否最近壓力太大而影響到自律神經。

康宏銘也提到,三高族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抽菸習慣、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作息不正常、經常心悸胸痛者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

照片檔 ID:506552304

調整生活習態仍是預防心血疾病主要的方式

心血管疾病發生年齡逐漸年輕化,青壯年族群常自認為還年輕,或是因生活忙碌,就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康宏銘建議,調整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飲食避免高油高鹽,戒菸戒酒,必要時配合醫師指示採行積極藥物治療,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近期寒流也出現三、四十歲猝死的案例,對於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在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有慢性病者應遵照醫囑用藥,留意溫差,同時也可適當運用各種科技工具檢測,協助偵測心血管未爆彈,提前因應以降低遺憾發生的機會。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Apple Watch 心電圖真能抓出心律不整?心臟內科醫生這樣說

動脈硬化是老化現象,但高血脂、抽菸會加快硬化速度!

想戒菸卻總是失敗收場,精神科醫師:用這 3 種方法成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