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 107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 年就有 1 萬 6525 人得到大腸直腸癌,其中屬於直腸癌跟肛門癌的,就佔了 1/3,共有 5976 人。雖然對於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多半會選擇用「手術」直接切除腫瘤,但手術也不全然是萬能的,尤其對於直腸癌的患者來說,即使可以用手術切掉腫瘤,但卻有可能無法保住肛門。
「直腸癌的手術很困難,因為直腸剛好在骨盆腔內,空間特別小,而骨盆腔又有膀胱、攝護腺等其他的器官,加上血管很多,要正確的找到腫瘤、切除乾淨,真的很不容易。」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林俊余說。
得了直腸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嗎?
在這樣艱難的手術條件下,不少患者確診直腸癌之後,就會面臨「能否保留肛門」的狀況。但在腹部開一個造口作為人工肛門的位置,對患者來說還是一個心理壓力,好像從此沒辦法過健康的生活。
林俊余說,有些患者會疑惑,為什麼得了直腸癌好像就需要裝人工肛門?其實現在醫學技術進步許多,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後,許多人仍然可以保留肛門,恢復正常生活,不過需要跟醫師詳細的討論、作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人工肛門
有時因階段性的目的暫時需要人工肛門,或情況太嚴重時,就需要做永久人工肛門。醫師會在腹部上開一個「人工造口」,將腸道接過來,用造口袋承接糞便。因為取代了直腸跟肛門的功能,又被稱為「人工肛門」。
所以一般來說,只要腫瘤在下段直腸靠近肛門 3 公分以內,或是腫瘤太大、需要切除的地方太多,要做人工肛門的機會就增加很多。不過隨著手術方式不斷進化,能保存肛門、保存部分直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
我該選擇哪一種手術?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洪基翔則說,一般來說能不能保存肛門或直腸,還是要看癌症走到第幾期,如果還在最早期,腫瘤沒有侵犯到其他部位,甚至可以直接從肛門進行手術,就不需要開腹大動刀,恢復的速度也可以比較快。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方式有 3 種,包含傳統開腹手術、一般腹腔鏡手術,還有使用機器手臂的達文西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是從腹部開刀,將腸道拿出來切除腫瘤。不過因為骨盆腔很狹小,所以常常會有一些死角的部分看不到。洪基翔說,這種手術的缺點就是,不只是協助開刀助手,連主刀的醫師都不見得看得到全部的腫瘤位置、腫瘤邊界,所以很依賴醫師的經驗。
林俊余則說,這就是吃「外科醫師的手感」,就像把兩手伸進狹窄的保溫杯裡面,最深處的杯腳處絕對看不到,只能憑經驗與手感,對周圍器官傷害較大。
一般腹腔鏡手術
一般腹腔鏡手術則改善了傳統手術看不到的缺點,因為使用內視鏡,所以細微的地方也能看得比較清楚,而且器械也變小了,可以到達更深處的地方。
洪基翔說,進行腹腔鏡手術時,醫師會在患者身上製造幾個小傷口,放上套管,讓細長的攝影機及器械可以進到患者的腹腔內;而攝影機會將腹腔內的影像傳輸到手術室裡的螢幕上,醫師就能看著螢幕,操縱各式各樣的器械,將患者體內的病灶切除。
林俊余說,腹腔鏡手術的感覺就像拿著一根筷子伸進保溫杯的深處,可以解決很多以前的限制,但是最深處仍須助手與主刀醫師默契良好才能達成。
不過腹腔鏡還是有缺點,因為腸道是彎曲的,並不是一直線,所以拿著一根筷子般的內視鏡,還是會有無法到達的死角,「像是直腸前方就是攝護腺,內視鏡太直,很容易就會傷到,所以有些患者在切完腫瘤之後,開始有些排尿不順的問題,其實就是傷到攝護腺。」林俊余說。
達文西手術
而達文西手術其實也算是腹腔鏡手術的一種,只是它的感覺,就像從「筷子」變成了「手」,操作起來更細緻。林俊余說,達文西的好處是能到深處、又能看得清楚也能親自處理,不再需要依賴跟助手的默契。「像是之前有一個患者腫瘤長在離肛門只有 2~3 公分的地方,非常近,一般來說是要切掉肛門的,但因為達文西可以抓到非常精細的邊界,最後還是順利保住肛門。」
洪基翔則說,達文西手術系統的機器手臂比較靈巧,有7個自由度,又提供清晰的 3D 影像,讓醫師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精準的手術。如果以達文西系統進行低位直腸癌的手術,順利完成的機會比使用傳統的腹腔鏡手術高,通常只要經濟能力許可、腫瘤較低位的患者,都會推薦他們可以考慮做達文西手術。
不過如果腫瘤擴散到周邊器官,為了要完整移除病灶,必須合併「多重器官切除及重建」,目前的醫界的共識是不適合用微創手術(包含傳統腹腔鏡及達文西手術),而建議接受傳統開腹手術。
另外,曾經做過多次腹部手術、有嚴重腸道沾粘狀況,或是凝血功能異常且無法在術前矯正的患者,在手術中可能會有一直流血的狀況,就建議可以用傳統開腹手術;至於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因為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需要在腹部打氣,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所以也可以諮詢醫師之後再決定。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