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吸收無機鈣卻「鎂」中不足,當心骨質疏鬆還加上心臟病

照片檔 ID:626207916

為了防止骨質疏鬆,中老年人最流行的作法就是補鈣,拚命吃保健食品來補鈣,結果吞了一大堆無機鈣,最後不但沒法改善骨質疏鬆的狀況,還引發心血管疾病,科學研究顯示,造成這種愈補愈糟的狀況,正是因為補錯了方向,只知道補鈣,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鎂」不足問題。

補鈣缺鎂會骨鬆,更會有心臟病風險

2004年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與德國盧貝克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在《美國營養學院期刊》中發表研究報告,指長期乏鎂會導致實驗鼠會罹患骨質疏鬆症。

美國一項研究,觀察了38萬位年齡在50到71歲的中老年人在服用補充鈣之後12年間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有近12000人,約3%的受測者在這12年間死於心臟病,科學家發現,每天攝取超過1000毫克鈣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竟然比那些不服用鈣補充品的男性高出20%。

而在2009年的另外一項研究中,專家們也發現,在52到62歲的女性補服用含鈣保健品後,也增加了罹患冠心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之所以造成這些服用鈣補充品卻罹患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當事人只記得拚命補鈣,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鎂」元素的吸收。

營養鎂協會醫學諮詢委員會成員卡羅林迪恩表示,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明,攝入過多的鈣而缺乏足夠的鎂,形成「高鈣低鎂」的攝取狀況,會導致過量的鈣無法被正確的利用,使得動脈出現鈣化的狀況,進而引起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那些吃了乳製品的人,飲食中鈣含量很高,會卻無法被吸收。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首席健康官邁克爾羅森也強調,鎂在鈣的調中尤為重要,要服用足夠的鎂,才能適當的吸收鈣與生素D。

人體缺鎂會躁動焦慮與心律不整,被稱為「看不見的缺乏」

醫學界證實,人體如果缺乏鎂元素,就可以能會有躁動和焦慮、睡眠障礙、噁心嘔吐、心律不整、過度換氣,甚至是癲癇發作等十多種症狀,但因為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診是腸躁症或自律神經失調,很難被正確診斷出來,所以被稱為「看不到的缺乏」(invisible deficiency)。

所以,如果想預防骨質疏鬆,不僅要注意鈣質的補充,還必須檢視鎂元素的攝取量,因為如果缺鎂的話,會干擾鈣與維生素D的利用,所以缺鎂時通常會伴隨低血鈣,使副甲狀腺分泌量增多,進而造成高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此外,缺鎂還會造成鉀離子的流失,造成低血鉀,進而造成前文所提及的心臟方面的問題。

誰是缺鎂的高危險群?

一般而言,如果長期腹瀉,消化道發炎就讓鎂吸收不良,而缺鎂的高危險群包括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因為排尿量增加而造成鎂流失),各種消化道疾病或發炎,血鈣或血鉀偏低者,長期酗酒者,還有老年人。

如何攝取足夠的鎂?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天的鎂攝取量是成年男性380毫克,女性320毫克,如果要攝取足夠的鎂,專家建議可以從堅果、葉菜、豆類與全穀類中獲取,堅果類可以食用杏仁、南瓜子與松子,豆類食物則包括花生、黃豆與腰果,此外,深綠色葉菜類與魚貝海鮮類的鎂含量也很豐富。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