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車總看到遠方一片灰濛濛,自(今)21日夜間開始,22日最嚴重,氣象局指出今晚、明天北台灣將呈現「橘警」,而南台灣由於河床乾旱本身便有揚塵狀況,加上沙塵暴影響,空氣品質將是全台最差的區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即PM2.5)濃度過高時,天空就會呈現灰濛濛,且能見度低,除了容易影響行車視線,也會造成眼睛癢、咳嗽、皮膚癢等過敏症狀,因細懸浮微粒可達肺泡最大的顆粒大小,不僅影響肺部,更會經由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全身器官。
醫師指出,像是眼睛癢、咳嗽、打噴嚏等症狀,或是整天頭昏腦脹,都是空氣品質惡化的症狀。近來類似患者有增加趨勢,提醒季節交替之際,空汙狀況開始惡化,成為健康隱形殺手,外出切記口罩不離身,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空氣品質惡化,呼吸道疾病風險上升
劉柏毅醫師指出,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2019年空氣懸浮微粒超過標準值就有200天以上,可能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引發腦損傷造成退化性疾病、誘發過敏反應,更可能增加罹癌的機會,顯見細懸浮微粒不只影響呼吸系統,更會對全身造成傷害。
由於肺癌已經連續五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肺腺癌近年也有上升趨勢,占整體肺癌約8成,罹患肺腺癌的女性當中,更有高達95%為非吸菸者,更是女性朋友不可輕忽的問題。
室內做到3件事,跟戴口罩一樣重要!
劉柏毅建議,平時可開啟環境監測APP,注意空氣品質預報,外出時記得攜帶口罩。當戶外空氣品質不良時,建議待在室內並減少開窗。
由於大家對於空汙的意識抬頭,當戶外空氣不好時,大多會有應對措施。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更嚴重的「室內空汙」問題!劉柏毅建議使用有HEPA過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最重要的是應戒菸、盡量減少燒香燒金紙、少點蚊香,避免高溫油炸烹調方式,才能避免肺部「內外夾攻」。
至於肺癌高危險族群者,例如抽菸大於30包/年、直系血親有肺癌史者、有肺部疾病、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或石綿環境等,不妨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若是發現病灶,可透過電腦斷層定位術,搭配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除了具有傷口小、切除乾淨、恢復快速等優點外,再搭配術前術後個別化的肺部復健,都能使患者盡速回歸正常生活。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