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症一不小心會截肢!護理師 3 步驟清潔預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是台灣十大國病之一,也是最多人罹患的國病,根據 2019 年糖尿病年鑑統計,台灣已經有 230 萬人得到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的人也非常多;而不只是血糖過高或容易累,糖尿病最可怕的是種種併發症,而糖尿病友最需要注意的幾種併發症之中,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糖尿病足」,也就是腳的傷口潰爛、神經受損導致沒有感覺。

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大病,卻影響糖尿病友的活動力,使得病友們更不想動,也因為缺乏運動而讓血糖控制困難,變成惡性循環;除此之外,足部傷口潰爛也是也是更大的病變、併發症的前兆,如果腳部整個壞死,甚至會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是什麼?

「阿嬤!你為什麼沒感覺!」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這支廣告,用小孫女的哭聲告訴大家當「腳」失去感覺的時候,到底有多恐怖。而糖尿病足也不只是「沒感覺」而已,還可能造成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到要截肢,同時也代表心血管健康不良的狀況。

奇美醫院護理部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說,想要了解糖尿病友的足部照護,關鍵在於要先了解引發糖尿病病足的「原因」。

根據統計,糖尿病友一生中有高達 25% 的機率會發生足部潰瘍,使得足部潰瘍傷口成為值得重視的公共議題。糖尿病足會導致糖尿病友住院率增加、醫療成本提高以及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導致截肢的關鍵。

黃文佩說,糖尿病造成身體代謝異常,會引起周邊神經損傷,影響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包含末梢的感覺。而因為感覺不敏銳,即使腳有紅腫、傷口破損也不會馬上察覺、當然也不會做處理;再加上糖尿病導致傷口不容易好,久而久之,小小的傷口就可能形成潰瘍,穿上襪子後更不易發現。

危險因子

  • 神經病變
  • 血管病變
  • 感染

而除了影響感覺神經之外,因為感覺變遲鈍,加上運動神經病變,也會影響行走時肌肉的使力、改變受力點造成受力處皮膚的厚度增加,形成厚繭;讓皮膚失去彈性、不容易維持保護。另外,黃文佩也提到,自主神經病變會影響末梢神經控制血液的功能,如果再加上血管病變,像是「動脈粥狀硬化」,會讓血液供應減少而產生組織缺血。

同時,糖尿病友的免疫力變差,容易感染病菌,也會加劇足部潰瘍惡化,黃文佩說,甚至有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及骨髓炎。所以為了預防這些嚴重的後遺症,即使沒有任何不舒服,每天自己檢查「腳」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照顧糖尿病足?護理師教你一般居家足部照護

奇美醫院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說,其實糖尿病友只要透過定期檢視、評估、清潔、保養自己的腳,就能預防足部產生傷口,且讓足部保持在最佳狀態,自然就不會有那些嚴重的後遺症的問題。

檢視

  • 每天 1 次,觀察足部外觀是否有「紅腫熱痛」與「不正常的硬塊」。
  • 如果發現「皮膚發紅」或「足部長繭」的情形,建議就醫並由醫療專業人員協助足部評估與修剪厚繭,千萬不要自己塗抹偏方藥膏。

清潔

  • 指甲指縫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修剪指甲時也容易看不清楚易而剪到破皮流血,需要特別注意。
  • 修剪指甲建議使用指甲剪勿用剪刀來剪指甲以避免周邊皮膚破損。

保養

  • 建議居家準備中性的清潔沐浴用品、柔軟的毛巾、浮石、滋潤乳液或乳霜。
  • 清潔前可先以攝氏 37~41 度的溫水泡腳約 5 分鐘,再以沐浴精清潔足部與指縫,粗糙的角質以浮石輕輕磨掉。
  • 清潔完後,再以乳液或乳霜擦拭維持足部的滋潤,預防足底乾裂。

奇美醫院護理部傷口護理師魏秀慧提醒,大部分的糖尿病足、或是足部潰瘍產生之前,都會經歷初期發炎「紅腫熱痛」的反應,一旦發現就要馬上就醫,評估是否有感染的,並檢視血糖與下肢循環的問題;如果有必要,也要給予藥物,與適當的傷口護理,避免炎性反應加劇引發感染而使得傷口持續惡化。

因此協助家中長輩作好足部清潔與保養是呵護長輩健康最好的方式!長照時代來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人口增加,而

奇美醫院護理部督導李穎俐說,俗話說的好「萬病皆從足下尋」,重視足部保養就是守護身體的健康,透過上述每日檢查的方式,加上控制良好的血糖,還有選擇合適的鞋子,就能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的發生。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女性糖尿病友出現併發症風險更高!特別注意這三種症狀

糖尿病併發症超多!要避免併發症,3 大篩檢一定要做

糖尿病與牙周病息息相關!做這事件慎防兩者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