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淋巴癌,你全身都成了癌細胞攻擊的目標

照片檔 ID:501424502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統計資料,在2014年台灣男性罹患的癌症中,有一種名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癌症排名第10名。故名思義,惡性淋巴腫瘤區分成「何杰金氏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種。國人得到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病,比例約是9:1。而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可以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所以千萬不能輕忽。

惡性淋巴瘤產生的原因

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細胞、淋巴管、淋巴腺及一些非淋巴腺的淋巴組織(例如脾臟、胸腺及扁桃腺)所構成。淋巴系統負責人體的免疫功能,其中淋巴細胞分為B細胞及T細胞,B細胞製造免疫球蛋白來對抗致病原,T細胞則可分泌一些細胞素吸引另一類細胞如單核球等來消滅致病原。

因此,當感染發生時,局部的淋巴細胞便會增生而造成局部淋巴腺腫大。淋巴瘤有良性與惡性的兩種形態,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則是淋巴細胞轉變成癌細胞的疾病。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淋巴瘤的發生以每年男性4%與女性3%的增加率上升,其增加的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放射線的污染、溶劑、燃料等有關。其中較多的研究是與病毒感染的相關性。

惡性淋巴瘤的分類

惡性淋巴瘤是具有相當異質性的一種癌症,雖然好發於淋巴,但由於淋巴結系統的分布特,使得惡性淋巴瘤成為全身性的疾病,如前面說的,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的組織與器官。

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可依發病部位分為淋巴腺淋巴瘤淋巴腺外淋巴瘤。顧名思義,淋巴腺淋巴瘤為發生於淋巴腺之淋巴瘤,如頸部、腋下、鼠蹊、縱膈腔或腹腔之淋巴腺。而淋巴腺外淋巴瘤則發生於非淋巴腺之淋巴組織如脾臟、腸胃道、肺、肝、骨髓、腦部、鼻咽部、皮膚、甲狀腺等部位。

若以細胞的型態、免疫、分子遺傳學及臨床表現進行分類,可將非何杰金式淋巴瘤分為B細胞及T細胞兩大範圍。B細胞淋巴瘤中以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及濾泡型淋巴瘤為最多,共占所有淋巴瘤之6至7成;T細胞淋巴瘤發生率較B細胞淋巴瘤低,其中以周邊型T細胞淋巴瘤最常見,約佔所有淋巴瘤的7%。

惡性淋巴瘤的症狀

惡性淋巴瘤早期的症狀是淺表層與深層的淋巴結腫大,其特點是腫大的淋巴結不會產生疼痛,而且是呈現進行式,淋巴癌早期彼此並不相粘連,但晚期則有可能融合。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病時的症狀很多,最常見者為局部或全身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也有人因肝脾腫大而覺得腹脹腹痛。

惡性淋巴瘤因為不同的受侵部位與範圍,使得不同的病理類型出現很大的差異。例如腸胃道系統受侵犯時可能有潰瘍、出血、穿孔、消化不良的症狀。至於呼吸系統受淋巴瘤侵犯時可有咳嗽、呼吸困難現象;骨髓受侵犯或合併白血病時則表現貧血及出血現象。神經系統受侵犯時則出現特殊之神經症狀如頭痛、運動或感覺異常、疼痛或神智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何部位的淋巴瘤,都常伴有38到39度的持發燒、還有夜間盜汗、瘙癢及體重減輕等症狀。

淋巴癌的治療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因細胞惡性度、型態的多樣性及期別的不同,治療方式不盡相同,原則上包含了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高劑量化療合併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手術則多用於初始為確定診斷時或內臟器官穿孔時採用。

其中,放射治療屬局部性治療可用於低惡性度低期別之淋巴瘤治療,亦可合併化學治療運用於中高惡性度低期別之淋巴瘤治療,此外,放射治療對於中樞神經受侵犯時及局部症狀緩和亦扮演重要角色。

而化學治療是淋巴瘤治療中極重要的一環,因為在台灣淋巴瘤病患發病時常屬較高期別,且中高惡性度的比例也較多,因此幾乎所有的淋巴瘤患者都經歷過化學治療。

至於淋巴癌的存活率問題,其中低惡性度淋巴瘤雖不易根治,但五年存活率仍達70%,但中高惡性度淋巴瘤侵襲性較高,存活率隨期別增高而降低,但對化學治療反應較好,因此約有40%病人在治療後能達長期存活。

延伸閱讀

淋巴癌早期的6大警訊!

6種癌症等確診時都已到晚期,教你如何提早發現癌細胞

癌細胞不會憑空冒出來,這8大徵兆都是警訊

原網址: https://heho.com.tw/archives/17305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