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一大把藥,每天盤算著該吃什麼藥,是很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吃藥是為了治病,但美國的科學家卻發現,吃藥也會「致」病,而且,是很棘手的憂鬱症。
提起藥物的副作用,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頭痛、腹瀉等由於藥理作用產生的副作用,但一項最新的美國研究表明,許多常用處方藥都會增加憂鬱症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6.2歲,在2005年-2014年間,長期服用至少一種處方藥,而且藥物未標註副作用會導致憂鬱症。研究結果顯示,有37.2%的患者出現了憂鬱症,其中6.9%的患者服用三種以上藥物。
論文作者Dima Qato教授認為,儘管這些藥物與憂鬱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無關,但它確實會增加憂鬱的風險,甚至會導致患者患上憂鬱症。這一切能否歸咎於服藥導致的長期心情低落?目前還不得而知。
因此有人也提出異議,任何原因導致的不適都會產生沮喪的情緒,患病服藥也是如此,而且一些參與者,可能在參加試驗前已經出現憂鬱症狀。
專家怎麼說
相關專家認為,實驗驗證了服藥和憂鬱風險增加有聯繫,但並未證明服藥和憂鬱之間的因果關係。
皇家精神病學家David Baldwin教授同時也指出:「罹患心血管等相關疾病,本身就會增加憂鬱風險,藥物在其中的關係更是複雜;而對於某些避孕藥來說,因為影響荷爾蒙,憂鬱是常見的副作用。」
藥物為什麼會導致憂鬱?
憂鬱症的發病原因本身就十分複雜,5-羥色胺水平降低是其中一大重要假說,很多藥物對於大腦內5-羥色胺影響較大,所以專門有一種憂鬱被稱為「藥源性憂鬱」。
但目前其他處方藥物能否引起憂鬱,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憂鬱症的其他發病機制,也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要輕易因噎廢食!
藥源性憂鬱往往被其他專科醫生忽略,尤其是對獨居的老人來說,更需要關注藥源性憂鬱一類問題。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減少相關處方藥物的服用,發病風險的提高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患上憂鬱症,對於服用相關處方藥物、尤其是多種處方藥物聯合使用的患者來說,平時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情況,家人、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都可以有效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出現相關憂鬱症狀、心境障礙時,也不必驚慌,尋求專業精神醫生幫助,調整相關用藥,憂鬱並非不治之症,強大自我內心的同時,尋求外界幫助,走出憂鬱的陰影,並不是那麼困難。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Could your medications be making you depressed?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