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只能吃西藥??中醫治糖尿病也能有所奇效!

糖尿病已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前五名,且人數逐漸攀升,每年以新增 25,000 人數的速度在增加。糖尿病是「慢」性病,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容易提高包含心血管疾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嚴重危害自身健康。

許多糖尿病病友,不希望長期服用西藥,而想改以中醫的方式進行治療。中醫師表示,整體而言,現代中醫確實能夠對症下藥,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並改善相關的症狀。

中醫也能治糖尿病!現代技術輔助讓治療更全面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現代中醫透過雲端病例及實證醫學的角度,診斷病人症狀,搭配適當處方,就能改善病症。

糖尿病的表現在於血中糖份濃度過高,其關鍵在於身體血糖對於胰島素的敏感與調控。撇除第一型的糖尿病為基因遺傳無法處裡外,但大部分人都是後天代謝失常的第二型糖尿病

陳潮宗,說很多人就算血糖控制良好,仍會有口乾、口渴、疲乏無力、體弱多汗等不適,可透過中藥調理改善症狀。另外,如果糖友併發腎病、眼疾及神經病變等,也可透過中醫艾灸、耳穴治療和頭皮針等方式改善併發症持續惡化。

「臨床上,如人參、山藥、黃耆、茯苓、麥冬、生地、熟地、天花粉、石膏、知母等,都是常拿來治療糖尿病的中藥,」陳潮宗表示,糖尿病病友應尋求合格中醫師,依據個人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

他指出,糖友如果想要透過中西醫共同治療,或是用中藥取代西藥,一定要記得告知醫師,切勿自行停藥。因為中西藥可能會發生交互作用,影響疾病控制效果。

中醫辦證 糖尿病四大病程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雄指出,中醫觀點認為,第二型糖尿病病程包括「鬱、熱、虛、損」。

在初期症狀「鬱、熱」,患者常表現出「上火」狀,出現口渴多飲、小便頻數、食慾亢進、容易飢餓、煩躁、便祕、怕熱、多汗、焦躁、失眠、頭脹、頭暈、反覆陰道炎、尿道炎、皮膚炎等眾多不典型症狀。

在初期階段,身體機能處在過度亢奮狀態,使胰島細胞過度分泌的。長期下來,會使胰島細胞逐漸疲乏,甚至衰竭,最終走向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而必須依靠注射胰島素治療。

陳建雄進一步說明,所以早期治療的重點方向是「清熱瀉火」,截斷身體機能過度亢奮的狀態,讓胰臟適度休息,延長胰島細胞的「使用年限」。

中醫師周宗翰則提到,中醫治療糖尿病著重「解決血糖於身體再吸收利用」,依照每個人的症狀,透過食療、藥物及其他方式,調理脾胃,使消化系統恢復正常,讓存在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利用,達到降血糖目的。

中醫「清熱養陰」治糖尿病會不會太寒冷傷身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癉」、「消渴」的範疇,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喝多,中消是吃多,下消是尿多,與生活嗜酒,飲食好油膩、喜甜食,或精神過度緊張相關,病證多為「陰虛內熱」,治療上以「清熱養陰」為主。

對此,陳建雄補充說明,現代社會多都處在一種盲目進補和過度食療的氛圍,往往覺得藥開得「太寒冷」會傷身體,這是不太正確的觀念。中醫的治療都要以體質作為依據,體質屬熱,清熱藥對他來說就是補藥。

「病人體質往往錯綜複雜,要依照體質給予不同劑量的清熱瀉火和顧護正氣的藥物互相搭配,達到治病而不傷身,最終緩解病患的不適,也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陳建雄指出。

糖尿病日常保養三關鍵 避免併發症問題

謝旭東指出,糖尿病常伴隨許多症狀,典型症狀有吃多、喝多、尿多、視物模糊、口乾、疲倦、頭暈,或傷口恢復慢、皮膚搔癢等,若持續不治療,未來可能會失明、心肌梗塞中風、截肢或洗腎等嚴重併發症。

他建議,控制血糖注意事項如下:

一、飲食上:高纖、低糖、低脂食物為主,各種油炸類的食物應少吃或不吃,其他如爆米花、堅果、韭菜、辣椒、大蒜等屬於助熱傷陰的食材也要少吃,此外,少酒、戒菸也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二、穴位保健:按摩腳上的陰陵泉穴、太溪穴,左右邊輪流按各五分鐘,不只降血糖也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三、日常茶飲:一個禮拜喝二至三次,若同時服用西藥,可間隔兩小時後飲用。
山藥止渴茶
材料:天花粉 9g、山藥 9g、枸杞 2g
作法:天花粉、山藥、枸杞放入茶包,加熱水至 500ml,悶煮五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改善糖尿病口渴、疲倦、視力模糊,適用於一般糖尿病初期的人,容易便祕者則不建議服用。

糖尿病是壞習慣造成的 生活調整更重要

賴睿昕表示,糖尿病可說是一種「壞習慣」造成的疾病,除了透過中醫調理,做出日常改變也是必須的。她建議,透過以下三個方向做調整,不僅能逆轉疾病初期,更能養成健康生活模式。

改變飲食習慣:許多人對健康飲食沒什麼概念,常吃泡麵、麵包、油炸類、加工食品等,卻忽略蔬果的重要性。糖尿病的發生與精緻糖類攝取過多,以及肥胖所造成代謝症候群等有關,唯有吃對食物、減少血糖波動,才能遠離糖尿病威脅。

養成運動習慣:研究指出,經常運動和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但如果因為體重過重,可能連走路都很疲憊,或是因為身體沈重,運動容易傷膝蓋,不妨從散步、快走開始,一點一滴的養成運動習慣;或尋求醫生幫助,開立個人運動處方簽,決定運動強度,並持之以恆才有效。

調節身心靈狀態:因為肥胖導致自卑,產生社交困難,甚至出現憂鬱症狀。如果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缺乏家人支持及陪伴,可能會讓狀況更嚴峻,不自覺暴飲暴食,恐怕又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時適當舒壓及良好睡眠也很重要。

文 / 林以璿、黃慧玫 、 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中醫對症下藥 「清熱瀉火」控制第二型糖尿病
中醫觀點,變成糖尿病有4個階段
如何預防中風?中醫師教你4種私房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