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定要進補嗎?四大族群補身有不同養生法

今天是冬至,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依照習俗總想喝上一碗暖暖的紅豆湯圓、吃些帶有辛香料料理、或進補點藥膳。這樣飲食好像才有種儀式感,更是對身體的一種保養。因應不同的年齡、性別、平時習慣不同,造成體質不一,該怎麼補才是對的呢?

冬令補身有訣竅!應健脾胃、化濕氣、補腎氣

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難道冬天就一定要吃溫熱烈性才能真正補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 2021辛丑年整體氣運為『水運不及』,要特別注意健脾胃祛濕氣,提補腎氣、疏理肝氣。」

尤其是一些本來就腸胃較弱、身體濕氣較重的人,常有腹瀉、水腫、四肢冰冷、關節不舒服等症狀,在秋冬可食用一些幫助健脾胃、化濕氣、補腎氣的食物,可以選擇合適的藥材跟食物一同燉煮,更能幫助身體適應這個季節。

平常比較容易感到疲倦、工作生活較為壓抑或者較容易生悶氣的人,更要注意這個季節容易出現睡不好、頭痛、排便不暢等小毛病,選擇合適的藥膳或食物來保養身體。

迎接2022年!新的一年需注意消化疾病

接下來的2022壬寅年,董懿容表示:「是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的一年,木氣太過,以火氣為主,而木克土,土對應脾胃,所以容易出現與消化相關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脹氣、胃不舒服及拉肚子等。」

前半年火化盛行,容易長皮膚瘡癰疹子、頭痛、耳隆耳鳴、胸悶等不舒服,下半年容易有筋骨關節不利,腰腹痛等問題。所以在進補上要注意腸胃的吸收,可避開過於滋膩或燥熱的食物、藥材,才能夠補得剛剛好。

不同族群補身重點不同!冬季溫補滋養陰血

董懿容針對四個族群提供以下養生建議:

  • 想保養腸胃的養生族群:黨參、炒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生薑等藥材,藥性平和,具健脾胃、化濕氣療效,搭配易消化的食材一同燉煮,請家庭中醫師來開立,更能好吃又適合自己。
  • 想呷百二的銀髮族: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山藥、茯苓等藥材,有補氣血、補腎氣效果,適合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的族群,可與排骨或雞肉一同燉煮;茹素的人也可搭配豆皮、菇類一起煮食。
  • 壓力大的上班族:麥芽、山楂、紅棗、黃耆、少許玫瑰花,用電鍋煮 20 分鐘作為茶飲,起鍋即可放入保溫杯帶出門飲用,方便又養生。
  • 想長高的學生們:熟地黃、炒白芍、川芎、當歸、黃耆、黑棗、茯苓、炒白朮、黨參、炙甘草等藥材,可與雞腿、排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煮,要注意的是,小孩子在食用藥膳前要先諮詢中醫師,才能夠針對體質、年紀給予最好的調理,不建議自行到藥房抓藥。

吃得多不如補得巧,雖說冬令進補是華人的飲食文化傳統,但真正要調補,一年四季都要好好吃、正確補。董懿容強調:「春夏要注意火氣問題,平補涼補兼補陽氣,秋冬注意氣管與關節問題,溫補但要記得滋養陰血。」身體的不舒服常是長久累積的小毛病,自然調養也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從現在就開始關心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天冷進補中西藥交互作用影響療效!藥師提點藥膳進補這樣吃才健康
面臨減重停滯期怎麼辦?中醫傳授 2 藥膳,輕鬆突破減重停滯期
冬至吃湯圓小心胃脹氣、胃食道逆流!中醫師建議搭這一物就能消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