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靜病逝/乳癌排名癌症死因第四!年輕乳癌治療著重「抑制卵巢功能」

在台灣乳癌仍是女性罹患率第一位癌症,發生率仍年年升高,演藝圈中朱俐靜非首位因乳癌病逝的女星,歌手阿桑診斷出乳癌時已經是末期,半年就離開人世得年 34 歲。東亞國家乳癌患者好發時間比歐美早了十年,乳房外科醫師呼籲:「小於 40 歲族群常覺得不會得乳癌,一方面也不容易偵測出來,本身有家族癌症史的人一定要定期找醫師進行乳房檢查。」

台灣乳癌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嗎?

從衛福部統計處最新數據來看,乳癌仍是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死亡率為癌症死因第四位,但不時就聽到年紀輕輕三十歲、四十歲就確診乳癌的個案,台灣乳癌年輕化現象一直受到關注。

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提到:「美國 CDC 數據 40 歲以下乳癌機率不到 5 %,台灣統計則是 9% 是美國的兩倍。更早台灣癌登資料,40 歲以下乳癌患者佔 16.8 %,但近期這個趨勢佔比越來越少,以我們醫院資料不到 9%,整體發生率各年齡都會高,台灣乳癌年齡是有慢慢老化,只是整個年齡層都有變多。」

乳癌患者偏年輕的問題不是只有在台灣,亞洲地區包含香港、新加坡、韓國也有此現象,患者年齡會比西方國家提早十歲,也因此亞洲對這些年輕「停經前乳癌」治療需要比較多著墨。

年輕乳癌治療趨勢!高風險考慮先停經

並沒有說年輕確診的乳癌惡性度高、或是特定癌別,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郭玟伶解釋:「這年齡的患者 60-70% 都是荷爾蒙陽性乳癌,跟年紀稍長乳癌患者差別在於,更年期時間不同,年輕人因未停經卵巢活躍會分泌荷爾蒙,對乳腺環境刺激比較適合癌細胞發展。」

相對 45-50 歲患者接近更年期,或是治療到一半更年期,乳腺相對不會支持癌細胞生長,過往歐美國家以較年長乳癌患者為主,對停經前治療研究就不多。

近期有些研究出現,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如果評估下來屬於中高風險者,腫瘤較大顆、已出現轉移,這類患者應該考慮設法「停經」,像是藉由打停經針、卵巢手術、化療對卵巢也有抑制效果,用人為的方式讓卵巢冬眠,使它不要分泌荷爾蒙。

許多患者有既定印象,認為停經前乳癌患者好像大多要化療,郭玟伶說:「研究指出有做化療都比沒做化療好,後來才發現也許不是化療殺了癌細胞,而是對卵巢產生抑制作用。近期年輕乳癌治療會偏重抑制卵巢功能,有停經治療效果會比較好。」

照片檔 ID:1137054098

癌症家族史者一年要檢查一次

當治療期過後,卵巢還是能恢復功能,郭玟伶提到:「以化療為例,若是年輕人 30 歲做完至少 5-6 成月經是會恢復,如過是 40 歲機會將到 4-5 成,45 歲以後恢復的機會小於三分之一,越年輕的卵巢越堅韌,功能不會很快壓制。」

常見年輕患者的問題,都是認為自己不覺得自己罹病、疏忽自身健康、常常忙於工作、家庭,若真的在年輕時就確診乳癌也別緊張,「台灣治療乳癌的成績與全球相比並沒有比較差,治療是相對進步,國外當有新藥上市很快臺灣也都能更新新的治療,治療成績越來越進步。」

往往年輕患者會比較擔憂,因生病影響到工作,考量經濟又不能不工作,再來可能影響「生育計畫」,當做化療、荷爾蒙治療會影響到生殖功能,像是化療打一次受孕機會大幅降低,做治療前也得想未來有無生育計畫,考慮是否先凍卵。

該如何早期預防乳癌?正因大部分乳癌不痛不養,若等到用手摸到已經太慢了,郭玟伶鼓勵:「最好積極至少一年要檢查一次,自我檢查平時可以作為注意,只是不能自我檢查沒事就完全沒事!」

此外,郭玟伶也提醒:「懷孕階段也要檢查乳房,確認懷孕期間乳腺變化有無狀況,生下來之後可能要哺乳至少半年到一年,不容易治療及檢查,所以在懷孕早期、生產前都可以安排乳房超音波。」即時孕婦若確診乳癌,其實跟沒有懷孕婦女一樣都可治好,儘早發現對預後照護都會更好。

1.諮詢專家: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郭玟伶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國際癌症雜誌》:吃堅果助降低乳癌復發!復發風險還有兩大指標
乳癌是女性最大癌症!治療衛教、財務規劃⋯一次看懂抗癌必知 5 大面向
乳癌的高復發與轉移關鍵竟與年齡有關!醫籲:成功對抗乳癌靠 3 招